根据需求的不同层次,深化地方工科院校教育改革
被引量:5
出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共3页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同被引文献6
-
1吴仕荣.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3):138-140. 被引量:27
-
2秦曾煌.浅谈编写电工学教材的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8,20(2):33-35. 被引量:6
-
3田良,沈永朝,EDWARD.A.LEE,DAVID G.MESSERSCHMITT.论未来工程教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8,20(4):4-13. 被引量:3
-
4姜楷,袁建春.重点探索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2):11-14. 被引量:4
-
5翁海珊,马龙海,郭景文.调整专业设置 修订培养计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47(4):16-19. 被引量:3
-
6申纪云.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9-11.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5
-
1吕全忠.两阶段制三结合 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兄弟院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经验综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0,16(4):97-100. 被引量:3
-
2李凤祥,景亮,赵不贿.从未来工程教育看我校电工学课程改革[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73-75. 被引量:7
-
3朱小爱.论工科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J].交通高教研究,2000(4):131-132. 被引量:1
-
4尤世炎,刘燕,牛广文.浅析小水电的发展与人才需求[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1):26-28.
-
5王美,孙伟.地方工科院校贯穿教育全程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36(2):23-26.
二级引证文献11
-
1严伟,王基林,黄洋,吴钟鸣,唐银辉.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综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44-48. 被引量:32
-
2景亮,赵不贿,诸德宏,李凤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电工学》课程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2002(2):88-90. 被引量:9
-
3高娟,李峰.《电工学》课程高职教学改革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3):6-6. 被引量:8
-
4林丽.浅谈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7,9(5):29-29. 被引量:2
-
5吴彬.浅析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79-79. 被引量:4
-
6张传洋.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工电子学教研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44-245. 被引量:2
-
7闵珍,张晓文.新形势下工科院校“心理—道德教育体系”构建及其创新实践[J].考试周刊,2013(64):132-133.
-
8王艳.湖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情况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4,28(2):61-63.
-
9袁秀艳.高职院校电工学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7(23):234-234.
-
10邓宗轩.电工实训管理与用电安全问题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8(1):252-253.
-
1于奎,安英浩,谷欣.高职高专工程院校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保山师专学报,2005,24(2):1-4. 被引量:2
-
2杨东平.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的“非工程化”倾向[J].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1997(1):20-22.
-
3罗精明.物理教学法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85-88.
-
4顾晓禹.吉林省工程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J].网友世界,2014,0(10):116-116.
-
5陈克.工程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6):39-40.
-
6王淑荣,张红梅.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缺失及其方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111-112. 被引量:1
-
7丛艳丽,陈立媛,孙丽丽,于慧.工程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探究[J].学理论,2013(15):264-265.
-
8谢怀建,周虹冰.论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1):77-79.
-
9霍惠君,周建业.测量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3):65-67. 被引量:9
-
10李政.黄浦江畔的“白玉兰”——上海大学[J].考试与招生,2015,0(2):4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