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成德绵一体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成德绵地区是成都经济区的北部区域,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产业实力最强、产业水平最高、产业集聚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成德绵地区是四川省最早提出的区域合作区,通过三市进一步的合作,必将推动成德绵的一体化进程。本文先介绍了成德绵近几年的发展概况,然后分析了交通经济带的构建,以希望明确成德绵未来的发展定位,试图通过合理优化成德绵的产业布局,来推动成德绵区域一体化。
作者
黄昌丽
机构地区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商场现代化》
2010年第17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成德绵一体化
发展现状
交通经济带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彭克,何克东.
论成德绵大都市区的构建与成都区域经济发展[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13(6):56-57.
被引量:1
2
白萍.
构建成德绵经济圈的区域协调与博弈分析[J]
.山西建筑,2007,33(32):7-8.
被引量:2
3
陈艺.
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5):13-17.
被引量:6
4
刘世庆.
成德绵一体化与成都发展战略[J]
.四川省情,2005(4):21-23.
被引量:3
5
刘晓鹰,郑长德.
中国西部都市带的城市化推进研究——成、德、绵及成渝都市带的城市化推进研究[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2):43-48.
被引量:5
6
李寿德,张春莹.
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基本理论探讨[J]
.中国科技论坛,2002(1):9-13.
被引量:19
7
孙瑶,蒋瑛.
成德绵高技术产业带及其创新系统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6(2):144-145.
被引量:1
8
李寒梅,龚焕康.
加快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一体化发展的思路[J]
.中国西部科技,2005,4(03A):1-3.
被引量:1
9
杨树根.
近年来成德绵总量经济特征分析[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1-4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杨新海,王勇.
由生物入侵到城市竞争与区域协调[J]
.城市问题,2004(5):17-22.
被引量:10
2
刘蕊.
都市区机理与发展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12):43-44.
被引量:1
3
赵永革.
论中国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发展及意义[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11(1):15-22.
被引量:22
4
邹兵.
我国城镇群规划实施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趋向——由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引发的思考[J]
.城市规划,2006,30(1):47-54.
被引量:15
5
成都市统计局.成都统计年鉴(2008)[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6
戴宾,等.成都都市圈的战略规划研究[R].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2006.
7
德阳市统计局.德阳统计年鉴(2008)[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8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高新技术产业化【R】.四川科技年鉴,2002.
9
绵阳科技城.www.myship.gov.cn.2005—02—03.
10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南师范大学,川南国土规划课题组,四川省川南地区国土综合开发规划[Z],1987.
共引文献
30
1
李寿德.
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性质、类型与时空演化机理[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22(10):28-32.
被引量:10
2
唐根年,徐维祥.
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布局研究[J]
.经济地理,2004,24(5):604-608.
被引量:22
3
裴玮.
区域空间开发理论与四川区域空间开发策略[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23.
被引量:2
4
孙瑶,蒋瑛.
成德绵高技术产业带及其创新系统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6(2):144-145.
被引量:1
5
冉清红,岳云华.
绵阳工业结构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17-21.
被引量:1
6
刘敏,杨快英.
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特征与定位[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50-51.
被引量:1
7
杨忠泰.
依托高新带深化带动西部大开发[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4):75-78.
被引量:1
8
刘敏,杨快英.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分析[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73-75.
被引量:2
9
熊义杰,董忠梅.
西安市科技发展问题思考[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3):28-31.
10
刘晓鹰,杨建翠.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以藏族地区九寨沟县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3):1-1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
1
陈丽娜,张勇.
成德绵一体化发展中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理论模型[J]
.经济体制改革,2017(2):57-6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武鹏飞.
专利视角下的成德绵一体化协调发展研究[J]
.科技与创新,2021(6):161-162.
1
刘世庆.
成德绵一体化与成都发展战略[J]
.四川省情,2005(4):21-23.
被引量:3
2
段俊玉.
云南省消费状况调查与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1,0(7X):236-236.
被引量:1
3
刘玉俊.
浅析当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J]
.传承,2011,0(3Z):56-57.
4
石梅.
关于优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探讨[J]
.财会学习,2016(10):175-175.
5
余志伟.
红河北部区域经济全力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路径研究——学习红河州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的体会[J]
.红河探索,2015,0(6):13-20.
6
李宇慧.
武汉城市圈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
.时代经贸(下旬),2007(02Z):50-52.
被引量:6
7
陈丽娜,张勇.
成德绵一体化发展中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理论模型[J]
.经济体制改革,2017(2):57-61.
被引量:12
8
邹克俭,李思瑶.
深化区域合作 促进协同发展——推进成德绵同城化发展的思考[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4,22(6):77-80.
被引量:3
9
张国锐,杨峰.
“成德绵”经济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1):64-65.
10
王艳丽,田亮.
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探讨——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10(28):111-112.
商场现代化
2010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