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未来与发展》
CSSCI
1999年第1期4-9,共6页
Future and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8
-
1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
2吕永龙.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1):81-86. 被引量:188
-
3胡鞍钢.我国可持续发展十大目标——关于“十五”计划制定的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4):11-16. 被引量:6
-
4尹澄清,王星,李贵宝.我国未来发展中解决环境资源问题的基本取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4):17-21. 被引量:2
-
5吕松涛,陈昌曙.走产业化的绿色发展道路[J].未来与发展,1999,20(5):31-34. 被引量:3
-
6齐经民.我国的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解决这一矛盾的建议[J].未来与发展,1999,20(5):35-38. 被引量:1
-
7冯彩云.世界非木材林产品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1):43-52. 被引量:17
-
8刘进梅.适应入世新形势大力推进林业企业多种经营产业化[J].中国林副特产,2002(3):1-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7
-
1李卫忠,吉文丽,刘军.秦岭林区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184-188. 被引量:9
-
2张於倩.国有林区发展多种经营的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04(6):54-56. 被引量:4
-
3曹明贵.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开展对山区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3):62-65. 被引量:2
-
4李金兰.关于冀北山地林副产品开发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21-22.
-
5张伟平.罗坑自然保护区森林经营方式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4):96-101.
-
6曹明贵.构建和谐社会与山区经济发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6):129-134. 被引量:3
-
7严双宏.森工多种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资讯,2008,6(33):84-84. 被引量:1
-
8张嘉伟,陈立桥.我国东部山区综合开发配套远程培训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4):7-10.
-
9史亚军,唐衡,黄映晖,王有年.基于山区产业发展的北京沟域经济模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500-503. 被引量:33
-
10蒋培,蔡燕燕,李明华.山区内在式发展政策探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5(5):20-24.
-
1郭焕成,蔡玉梅.北京山区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构想[J].北京规划建设,2000(4):39-41. 被引量:3
-
2严玲.试论贫困山区资源系统的特征与开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2(1):113-117.
-
3陈云彬.德阳市山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8(3):372-376.
-
4鲍文,李洁.中国山区草地资源发展生态补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696-3698. 被引量:6
-
5王青,姚寿福,张宇,周后珍.产业结构演进与山区自然资源贡献度排序[J].山地学报,2004,22(3):292-297. 被引量:5
-
6王欢.山区资源:园所环境发展的助推器[J].教育,2016,0(33):57-57.
-
7关晓岗.山地灾害:中国山区安全的瓶颈——汶川、攀枝花地震的警示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考[J].科学新闻,2008(18):16-17. 被引量:6
-
8郭文卿,霍明远.中国山区资源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地位[J].自然资源,1997(3):4-9. 被引量:5
-
9刘治祥,范远丽.浅谈丹东市生态建设[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23(5):39-40.
-
10廖国良.江西在向“绿色”迈进[J].当代江西,2006,0(4):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