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热学研究及其未来发展的新视角探索
被引量:
6
Investigation and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ends of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回顾了传热学发展的历史和现有传热学的基础,指出了目前传热学研究的现状及其所遇到的问题,对未来传热学的发展作了新的探索和哲学思考.
作者
柴立和
蒙毅
彭晓峰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出处
《自然杂志》
1999年第1期4-7,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关键词
传热学
非线性科学
科学发展
线性理论
heat transfer, nonlinear science
分类号
TK1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7
1
杨世铭.传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0..
2
郭烈锦.中国科协和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卷)[M].-,1998.50-53.
3
张洪济.热传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44.
4
柴立和 彭晓峰.-[J].航空动力学报,1998,13(3):263-266.
5
柴立和 彭晓峰.-[J].自然杂志,1998,20(4):243-244.
6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辨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28-135,271-284,301-311.
7
柴立和 彭晓峰.-[J].大自然探索,1998,17(4):201-205.
共引文献
116
1
韩荣第,刘俊岩.
切削液渗透毛细管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
.润滑与密封,2005,30(1):31-33.
被引量:5
2
丁万成,赵建华,魏新春,郝军,郑小林.
提高稠油热采注汽系统效率技术研究[J]
.石油规划设计,2005,16(5):18-20.
被引量:1
3
李传瑞,王宝峰,麻永林.
CSP连轧过程金属变形的热力耦合模拟分析[J]
.特殊钢,2005,26(6):29-31.
被引量:5
4
徐向华,梁新刚,任健勋.
空气冷凝换热器模拟中几个问题的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26(6):1031-1033.
被引量:3
5
张国柱,杨正波.
方进椭型钢轧制变形过程三维有限元模拟[J]
.冶金信息导刊,2005,42(6):26-29.
被引量:2
6
郑传祥,卓传敏.
大型速冻设备蒸发器高效传热技术的试验研究[J]
.低温工程,2006(1):44-49.
7
徐建宁,屈文涛,赵宁.
双螺杆泵的热网络分析[J]
.石油机械,2006,34(6):35-37.
被引量:3
8
王志刚.
制动器摩擦材料的热衰退现象研究[J]
.矿山机械,2006,34(12):66-68.
被引量:1
9
陈祖茂,唐燕萍.
空冷系统计算工况的选择[J]
.热力透平,2006,35(4):262-268.
被引量:3
10
熊桂龙,胡国林,刘海芳,汪胜根.
遮热板对梭式窑窑墙外表面温度与蓄散热影响的计算机仿真[J]
.中国陶瓷,2007,43(2):14-16.
同被引文献
67
1
柴立和,彭晓峰.
沸腾传热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的哲学思考[J]
.大自然探索,1998,17(4):106-110.
被引量:2
2
GUO JiangFeng,XU MingTian & CHENG Lin Institute of Ther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61,China.
Principle of equipartition of entransy dissipation for heat exchanger design[J]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0,53(5):1309-1314.
被引量:46
3
阴继翔.
比拟法在《传热学》教学中的作用[J]
.太原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1,19(3):64-66.
被引量:12
4
施明恒,陈永平.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分形理论初析[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1,1(1):6-12.
被引量:20
5
董涛,陈运生,杨朝初,毕勤成,吴会龙,郑国平.
仿蜂巢分形微管道网络中的流动与换热[J]
.化工学报,2005,56(9):1618-1625.
被引量:19
6
程新广,孟继安,过增元.
导热优化中的最小传递势容耗散与最小熵产[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26(6):1034-1036.
被引量:56
7
过增元,梁新刚,朱宏晔.
(火积)——描述物体传递热量能力的物理量[J]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0):1288-1296.
被引量:120
8
[1]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 自然辩证法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9
[2]陈士俊. 科学技术论和方法论纲要[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10
[5]Kuhn T H.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62.1-100.
引证文献
6
1
尧军平.
传热学教学过程中的自组织理论[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117-123.
被引量:3
2
马德刚,柴立和.
科学历史观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360-363.
3
张俊霞,赵红星.
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传热学课程建设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11):105-106.
被引量:3
4
何飞.
关于提高《冶金传输原理》课程学习兴趣的教学改革探讨[J]
.高教学刊,2016,2(3):70-71.
被引量:6
5
徐依钒,郑伟佳,单明森,梅紫薇,刘鑫雅,张程宾.
分形结构中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综述[J]
.电子机械工程,2016,32(4):11-15.
被引量:1
6
夏力,冯园丽,项曙光.
(火积)理论及其在化工过程节能中的应用进展[J]
.化工学报,2016,67(12):4915-492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丁增辉.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体育视野,2022(1):57-59.
2
赵东升,张瑞,于喜奎.
一种通道主动冷却头锥结构控温效果的试验研究[J]
.飞机设计,2024,44(1):56-60.
3
左海滨.
《冶金传输原理》教学改革与创新[J]
.教育教学论坛,2016(50):87-89.
被引量:5
4
李平利.
化工过程中节能降耗工艺设计分析[J]
.化工设计通讯,2017,43(5):179-179.
5
Li Xia,Yuanli Feng,Xiaoyan Sun,Shuguang Xiang.
A novel method based on entransy theory for setting energy targets of heat exchanger network[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7,25(8):1037-1042.
被引量:5
6
胡宇杰.
“课题—研讨—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冶金传输原理课程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5):179-179.
被引量:2
7
刘雅琳,崔海航,郭亚军.
传热学课程建设方案[J]
.中国冶金教育,2018,23(6):32-35.
被引量:4
8
夏少军,陈林根,孙丰瑞.
广义辐射传热有热漏换热过程■耗散最小化[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40(6):1350-1361.
被引量:1
9
刘浩晨,耿直,顾煜炯.
基于膨胀机-热泵(st-hp)的大型吸收式热电联产机组集中供热方法[J]
.化工进展,2020,39(2):468-477.
被引量:6
10
高虹,包道日娜.
传热学课程中实验与理论教学高效结合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20(34):205-206.
被引量:7
1
刘永琦.
湿表面换热器的线性理论和简化计算方法[J]
.华北电力学院学报,1994,21(4):45-51.
2
沈正维,王军,沈自求.
沸腾传热的分形学分析[J]
.热科学与技术,2004,3(4):369-372.
被引量:2
3
陈坚(设计).
流动的曲线[J]
.现代装饰,2008(1):136-137.
4
刘秋生,韩君庆,刘荣.
热声交变流动中浮力效应理论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32(10):1749-1752.
被引量:1
5
贾琛霞,敬成君.
Rayleigh-Bénard对流中的熵产特征[J]
.热科学与技术,2013,12(2):120-123.
被引量:1
6
陆桂明,孙美凤,沈祖诒.
水轮机微机调速器控制策略分析与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7):134-137.
被引量:12
7
栾秀春,李士勇.
火力发电机组锅炉控制技术的新进展[J]
.热能动力工程,2003,18(4):329-333.
被引量:21
8
覃岭,吴必军.
复杂圆柱型波能装置振动特性研究[J]
.振动与冲击,2010,29(4):188-192.
被引量:6
9
杨少柒,谢秀娟,李青.
用于热声系统的多孔型回热器模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1):7-11.
被引量:1
10
宋钢,张新燕,郭亮,刘江涛.
基于POT极值理论的风力发电机组载荷测试分析与应用[J]
.可再生能源,2015,33(2):226-231.
被引量:1
自然杂志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