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6-67,共2页
Seed
参考文献9
-
1吴景锋.我国玉米杂交种发展的主要历程、差距和对策[J].玉米科学,1995,3(1):1-5. 被引量:70
-
2李竟雄.玉米育种研究进展[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2.1-7.
-
3李九云,李军虎.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应用[J].玉米科学,1996,4(2):18-22. 被引量:5
-
4戴保威.贵州高寒山区玉米杂交种的方向和目标.西南玉米交流材料[M].,..
-
5张世煌.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改良和利用[M].,..
-
6徐尚忠.湖北省玉米地方品种进化研究[M].,..
-
7李新海.6个CIMMYT玉米群体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M].,..
-
8张彪.玉米种质资源遗传评价及利用研究[J].四川农大学报,1993,11:514-514.
-
9刘显华,牛桂琴.玉米热带资源的改良[J].玉米科学,1996,4(2):15-17.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86
-
1胡柯,秦涛.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河南农业,2007(18):20-21. 被引量:5
-
2高兴武,董玲,金益,于天江,张士龙.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类群研究[J].玉米科学,2010,18(6):8-10. 被引量:5
-
3高翔,陈泽辉,祝云芳.CIMMYT玉米种质AC8328BNC_1的耐瘠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4,12(2):76-78. 被引量:7
-
4杨密珠,孙海昆,焦宏业,孟庆树,周瑾,付东,魏同科.玉米优异种质资源53自交系的选育及应用[J].玉米科学,2004,12(3):57-59. 被引量:4
-
5张磊,王玺,吕香玲,王昌涛,李春红,张宝石.通过改良种质提高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生产水平[J].玉米科学,2004,12(4):41-44. 被引量:2
-
6高长健,王建迎.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的利用研究概述[J].辽宁农业科学,2004(6):37-38. 被引量:8
-
7于连军,庄铁成,杨阳,王佐会.计算机在玉米资源管理上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2):189-193.
-
8李海军,张丽华,祝丽英,刘志增,池书敏,张文英.利用花粉诱变技术改造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5,13(1):22-24. 被引量:2
-
9常胜合,舒海燕,秦广雍,黄群策,陈彦惠.诱变育种在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74-176. 被引量:1
-
10董海合,李凤华,杨兆顺,楼辰军,张旭,钱芳.玉米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研究的现状[J].天津农业科学,2005,11(2):25-2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34
-
1朱友林,何嵘,刘纪麟.感染大斑病菌后玉米抗感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J].作物学报,1994,20(6):653-657. 被引量:15
-
2英敏,余虎.贵州玉米育种问题的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93-94. 被引量:6
-
3王金华,王铨茂.玉米丁布对玉米丝黑穗病菌抗性关系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9,16(3):187-191. 被引量:20
-
4阎凤鸣.丁布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1995,32(3):178-180. 被引量:13
-
5陈泽辉.贵州玉米种质改良及杂交种的选育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B09):16-19. 被引量:14
-
6姜立春,彭正松,阮期平.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6,17(4):654-657. 被引量:8
-
7柏光晓,任洪,兰仲模,王明春,沈建华,王天宇.贵州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J].种子,2007,26(3):51-54. 被引量:14
-
8柏光晓,任洪,兰仲模,王明春,沈建华.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356-361. 被引量:10
-
9柏光晓,赵致,邱红波.贵州玉米抗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1-6. 被引量:12
-
10彭海,张静,李晓斐,陈禅友.引物浓度与退火温度对ISSR扩增片段大小的选择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89-509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2
-
1李金礼,施文娟,阮仁超,赵德刚,文晓鹏.利用ISSR标记解析黔东南玉米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J].种子,2010,29(12):61-65. 被引量:1
-
2胡安龙,杨再能,邱红波.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的机理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8):121-12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4
-
1周亚星,周伟.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6):682-684. 被引量:8
-
2史娟娟,冯贺,刘恩卓,李鹏,郑大浩.玉米邻甲基转移酶基因bx12-ZaC546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8,40(3):1-8.
-
3王天宇,郭向阳,祝云芳,吴迅,王安贵,刘鹏飞,曹绍书,陈泽辉.贵州地方玉米种质群体在改良中的遗传潜势分析[J].种子,2021,40(11):101-106. 被引量:4
-
4黄伟鹏,徐碧莹,张敏艳,吴委林,郑大浩.玉米 DIBOA葡萄糖苷转移酶基因 bx 8 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22,44(1):17-26.
-
1娄性忠,程爱民,黄德明.贵州省糯稻遗传资源研究──Ⅲ.贵州省糯稻地方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J].耕作与栽培,1995,15(5):56-57. 被引量:2
-
2刘天明.《草地资源研究——章祖同文集》出版[J].中国草地,2005,27(1):51-51.
-
3高占旺,刘锡香,郭振国.国外马铃薯品种资源研究初报[J].马铃薯杂志,1989,3(1):40-43.
-
4刘全贵,于增俊,李翠云,李万明,秦卓堂.山东省绿豆品种资源研究初报[J].作物品种资源,1989(2):11-12.
-
5赵颖华.我省芝麻品种资源研究及其利用[J].辽宁农业科学,1991(4):45-47. 被引量:1
-
6薛国屏,吴淑筠.大麦品种资源研究初报[J].宁夏农林科技,1990(2):3-6. 被引量:1
-
7张丽颖.浅谈我省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及其利用[J].辽宁农业科学,1992(6):50-52.
-
8田正科,李秀萍,安风云,杜德志,侯玉兰.青海红花资源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3,2(3):61-64.
-
9陈叔平.美国的水稻品种资源研究[J].世界农业,1991(1):19-20.
-
10李江陵,陈善墉.四川茄科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中药材,1992,15(2):12-1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