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神话艺术进入语言的隐喻纽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喻作为一种传统修辞学的概念,是一种认知手段。原始初民通过隐喻式思维认识世界;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神话故事通过隐喻式思维的连结进入了语言,丰富了英语词汇。从人类语言学角度对古希腊罗马神话艺术进行研究,将会给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研究带来多视角、全方位的影响。
作者
黄文英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6期26-28,共3页
Aesthetics
关键词
隐喻式思维
人类语言学
神话艺术
古希腊罗马
传统修辞学
认识世界
原始初民
神话故事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73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符抒.
隐喻:深层意义之魂——对岩井俊二《情书》的创作研究之二[J]
.电影文学,2009(2):25-28.
被引量:5
2
陈彩芬,杨彩玉.
希腊神话对现代英语文化的影响[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7(4):108-112.
被引量:33
3
纪琳.
古希腊神话的人本精神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8-50.
被引量:20
4
魏家海.
希腊神话典故与英美文化[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2(2):72-76.
被引量:20
5
束定芳.
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
.外国语,1998,21(6):11-20.
被引量:342
6
胡壮麟.
语言·认知·隐喻[J]
.现代外语,1997,20(4).
被引量:347
7
(美)利明(Leeming,D.),(美)贝尔德(Belda,E.)著,李培茱等.神话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8
Isaac Asimov.Words from Myths. . 1969
9
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 1980
10
Richards 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 1965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王牧群.
谈古希腊神话对英国语言文学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6):66-69.
被引量:11
2
[5]陶洁等:《希腊罗马神话一百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
3
[6]王佐良等:《欧洲文化入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4
潘世东 邱紫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希神话之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19(2):70-75.
5
张屏.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04).
6
陈莉,王争伟,史红.
希腊神话作为英语背景知识的重要地位[J]
.中州大学学报,2003,20(1):84-85.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734
1
韦亮节.
由熟语看壮族稻作综合体[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6):38-44.
被引量:2
2
范依灵.
身体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文化视频传播[J]
.新闻前哨,2023(4):35-37.
被引量:1
3
刘明欣.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诗经》隐喻英译探索[J]
.现代英语,2020(20):79-81.
4
刘巧艺.
认知视角下商务英语时文的隐喻及其翻译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0(6):38-43.
被引量:1
5
雷静雅,黄雪敏.
焦虑与内省:陆游诗歌疾病主题的多维艺术隐喻[J]
.华夏文化论坛,2024(1):86-93.
6
温晓燕.
方位隐喻认知视域下儿童绘本的意义构建分析——以The Three Pigs为例[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96-101.
7
左慧芳.
基于句子层面的隐喻能力培养研究[J]
.理论观察,2021(11):137-139.
8
李婧怡,梁洪琦.
汉、俄语“水(вода)”隐喻认知模式对比研究[J]
.汉字文化,2023(24):169-171.
9
邢新月,梁洪琦.
汉、俄语“酷(крутой)”的隐喻认知机制对比分析[J]
.汉字文化,2023(3):44-46.
10
汤雨鑫.
近十年国内汉英隐喻对比研究综述及其与对外汉语教学[J]
.汉字文化,2022(S02):203-205.
1
何向妮.
英汉隐喻思维跨文化视角[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6):135-137.
被引量:2
2
马菁.
从修辞格到认知——浅析隐喻的发展过程[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05-108.
被引量:14
3
张会森.
世纪之交看修辞学:回眸和前瞻(上)[J]
.当代修辞学,1998(5):1-3.
被引量:5
4
刘卫红.
英语习语中的专有名词及其来源[J]
.中州大学学报,2000,17(4):53-54.
被引量:2
5
杨小红.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及隐喻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3):118-121.
被引量:5
6
孙南南.
隐喻浅议[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9):110-110.
被引量:2
7
纽特·金里奇,李婧萍,逸鑫.
关于美国建国之父的五个谬见[J]
.英语世界,2016,0(3):86-92.
8
孙玉洁,丛迎旭.
THE STUDY OF NOMINALIZATION ACQUISITION IN CHINESE EFL LEARNER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5,28(6):89-94.
被引量:3
9
李卫清.
阅读理解中隐喻认知的关联性[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5):70-71.
被引量:1
10
苏鑫捷,龚婷婷,何翠玲.
英语词汇中的“古希腊罗马现象”[J]
.科技信息,2009(26):124-124.
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