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作为组织支配的正犯后正犯:支配型共谋的德国理解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于参与共谋者,最终没有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应该如何承担其刑事责任,存在很大争议;不应一般性的承认共谋共同正犯,而应该将以"共谋"的共同参与区分为支配型共谋与对等型共谋,相应确定不同的参与人类型;德国学理和判例创立"正犯后正犯"法范畴,并运用基于有组织的权力机构的"组织支配"解释其间接正犯性,通过展现德国该问题域的实践进路、理论论争和最新发展,为在中国语境下解释组织支配和寻求处理支配型共谋的中国路径提供经验图景。
作者 陈毅坚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年第3期32-38,共7页 Jorunal of Yunan University Law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6

  • 1BGHSt 32, 38, 42 f.
  • 2BGH GA 1986. 508.
  • 3BGHSt 35, 347ff.
  • 4Schunemann, Die Reehtsfigur des "Tater hinter dem Tater" und das Prinzip der Tatherrsehaftsstufen, ZIS 7/2006, S. 302.
  • 5BGHSt 35, 352ff.
  • 6BGHSt 40 218,236,237.
  • 7Roxin, Mittelbare Taterschaft bei Tatsausftlhrung durch vollverantwortliche Tatmittler, JZ 1995,49.
  • 8Jakobs, Mittelbare Taterschaft der Mitglieder des Nationalen Verteidigungsrates, NStZ 1995, 26.
  • 9BGHSt 42 65ff, BGHSt 44 204, BGHSt 45 270.
  • 10BGHSt 48 77, 91.

同被引文献20

二级引证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