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全球化时代与中国历史的书写——1930年代两个主流学术典范的交融会通

Globalization and Chinese History-on the Integ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two academic paragons in the 1930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全球化时代需要更为包容、多元和开放的中国历史研究,1930年代发展出来的两个主流学术典范,曾对今天的中国史研究影响至为深远:一是1927年由傅斯年主持成立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另一是1928年前后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尽管这两个学术典范有语言-种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同研究取向,与西方学术又有着"东方学之正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互动,以及对现实社会激进批判和纯净学术之追求的不同考虑。然在今天全球化的中国历史书写语境中,二者的交融会通之处在于共同开创了一个关于"中国"、"中国历史"书写的新境界和新格局。 Two mainstream academic paragons of researches in history in the 1930s have exerted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Chinese history researches.One was History and Language Research Institute hosted by Fu Si,the other was Chinese Marxist Theorists with Guo Moruo as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Though the two academic paragons have different research orientations,they have similarities in inaugurating a new pattern about China and Chinese history.
作者 胡成
出处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Historical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4

  • 1傅斯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十七年度报告》,《傅斯年全集》第6卷,第10页.
  • 2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J].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
  • 3朱谦之.《中国史学之阶段的发展》[J].现代史学,1934.
  • 4缪凤林.《中国史之宣传》[J].史地学报,2:1-2.
  • 5傅斯年.《(城子崖)序》,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第3卷,第235页.
  • 6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王燕生.二十世纪的历史科学——国际背景评述(续二)[J].史学理论研究,1995(3):154-159. 被引量:4
  • 7郭沫若.《革命春秋》,《郭沫若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0、301-365页.
  • 8陈训慈.《美人研究中国史之倡导-美国拉多黎教授著》[J].史地学报,1921,1.
  • 9梁启超.《三十自述(1902年12月)》,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79页.
  • 10台湾中研院编.《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八十年简史》,台北中研院2008年,第16-29、29页.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5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