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公诉案件调解机制探究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公诉案件进行调解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处理模式,创设了一种新的利益争端解决方式,能够弥补现行刑事司法体制的不足与缺陷。在检察权的大框架下考察,公诉调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强化,是公诉权司法属性的发挥。应构建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将检察调解正式入律,并设计一套科学的运行模式,在检察权依法规范行使的同时,真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作者
孙勇
史笑晓
机构地区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2-16,共5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公诉调解
公诉权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刘涛,田心则.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刑事公诉案件之调解[J]
.社会科学研究,2006(1):113-117.
被引量:9
2
狄小华.
复和正义和刑事调解[J]
.政法论坛,2003,21(3):135-141.
被引量:26
3
严明华,陈柏新,张少林.
论公诉权的性质[J]
.政治与法律,2008(5):106-110.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刘谊军.
检察机关“行政公诉权”之再探讨[J]
.行政与法,2002(5):68-70.
被引量: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
[意]贝卡利亚著 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45页.
4
.《列宁全集》第33卷[M].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2页.
5
博西格诺 邓子滨.法律之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61,661.
6
[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犯罪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924.
7
张平吾.被害者学[M].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出版社,1996.145.
8
[德]柯尔纳 郑昆山.德国如何在刑事程序中改善被害人地位[J].军法专利(台湾),2003.
9
王健.被害人:被轻视与被遗忘[EB].安徽刑事辩护网,2003—09—14.
10
Jan Bellard, Victim of Offender Mediation, The Fall 2000 issue of The Community Mediator, the newsletter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mmunity Mediation.
共引文献
39
1
赵承岭,张志鑫.
被害人视角下的刑事和解探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119-121.
被引量:3
2
赵宁,李飞.
在我国引入少年恢复性司法模式评析[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4):45-48.
被引量:3
3
刘谊军.
检察机关“行政公诉权”之再探讨[J]
.行政与法,2002(5):68-70.
被引量:9
4
李建华,张善燚.
修复性正义:基于刑事司法展开的伦理[J]
.道德与文明,2006(6):54-57.
被引量:7
5
张善燚,印波.
修复性正义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创新[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6):162-164.
被引量:4
6
许建添.
恢复性司法与被害人权利保护[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21-25.
被引量:1
7
刘伟.
背景与困境:刑事和解制度的理性考察[J]
.河北法学,2007,25(5):41-44.
被引量:63
8
庞国权.
刑事调解制度在我国构建的文化与理论基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2):35-38.
9
吴丹.
刑事诉讼调解制度探析[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7):56-58.
被引量:2
10
王琳,杨德莲.
论检察调解制度的构建[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6(4):20-2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
1
Douglas D. Guidorizzi. Should We Really "Ban" Plea Bargaining?: The Core Concerns Of Plea Bargaining Critics, 47EmoryLawJourna1753, Spring, 1998.753.
2
[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的目的[M].张凌,于秀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66..
3
毛劲,周礼丽,唐倩.
公诉环节检察调解的适用[J]
.中国检察官,2010(18):57-59.
被引量:3
4
谭世贵.
中国司法权的界定、调整与优化[J]
.学习与探索,2012(4):61-66.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梁程,沈华芳.
论人民检察院的调解权——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为视角[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1):21-24.
2
邹国涛.
公诉案件刑事和解机制初探[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0(9):41-42.
1
吴虹,严乐.
浅析公诉案件调解及法理评析[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2):222-222.
2
刘利.
检察调解见成效“平凡”执行“不平凡”——佛山市检察机关民行申诉案件调解典型案例[J]
.当代检察官,2011(5):38-39.
3
马鸿斌,孙秀明,赵敏.
公诉调解的被害人主导地位——刑事和解模式的内在变化[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3(3):48-52.
4
张虹.
浅议刑事和解制度[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1(5):63-64.
5
王琳.
浅析刑事和解制度[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6):46-47.
6
张绍忠,毛劲.
公诉环节检察调解机制新论[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4):40-42.
被引量:1
7
王霞.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J]
.法制与社会,2008(36).
被引量:2
8
孙学海,郇敏.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大调解化解社会矛盾问题研究[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91-94.
被引量:2
9
王妙.
论中国模式刑事和解制度的建构[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12(7):42-43.
被引量:1
10
李奋飞.
刑事和解制度的“中国式”建构[J]
.中国检察官,2006(5):10-11.
被引量:41
人民检察
2010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