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教学评价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作用,改革势在必行。演示性评价模式构建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既能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文章结合笔者的实践,探讨了演示性评价模式的具体运用。
作者
张焕丽
机构地区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71-172,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评价模式
演示性评价
分类号
G717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4
1
王保军,张秀清.
准确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J]
.教育与职业,2008(8):33-34.
被引量:10
2
何爱华.
职校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2005(7):52-53.
被引量:5
3
彭元玲,陈平.
演示性评价方式及其对高职教育评价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08(8):60-62.
被引量:7
4
王春明.当代职业教育改革探讨[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Brandi, Amy.Implementl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 Practical Assessment[ J ].Research & Evaluation, 1998(2).
2
Christ lake, Patricia Harmes.Defming Assessment [ EB/OL ].http://www.essentialschools,org, 2007-11-05.
3
W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valuation,Standards,and Students Testing[ J ].Evaluation, 1994( 1 ).
4
Dylan William. What is Wrong with Our Education Assessments and What Can Be Done about It[ J ].Education Review, 2001 (1),
5
王春明.当代职业教育改革探讨[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6
王亚朴.高等教育管理文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邹天幸.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21
1
崔景贵.
当代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
.教育与职业,2008(8):19-21.
被引量:25
2
王保军,张秀清.
准确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J]
.教育与职业,2008(8):33-34.
被引量:10
3
李名梁.
我国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战略选择[J]
.教育与职业,2008(29):21-23.
被引量:7
4
宋国峰.
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J]
.新西部(理论版),2009(3):173-173.
被引量:1
5
杨柳春,汝宇林,徐俐.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教师实践教学竞赛方案设计与实践[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61-64.
被引量:8
6
颜哲先.
高职院校教育与图书馆建设发展——从高职院校及其图书馆的定位和特色谈起[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4-128.
被引量:17
7
雷燕,吕后坤.
“1365”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课程设计[J]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2):122-125.
8
张妍.
“三点式”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1):95-97.
被引量:1
9
秦澎,朱德全.
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走向[J]
.职教论坛,2011,27(15):62-65.
被引量:13
10
韦海燕,朱德全.
指向职业能力的项目教学法的表征与应用[J]
.职教论坛,2011,27(15):71-75.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54
1
胡黄卿,陈菲莉.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
.硅谷,2008,1(11):136-137.
被引量:20
2
张光亚.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实践和运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2):3-4.
被引量:1
3
郑晓梅.
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1):10-12.
被引量:109
4
黄斌,黄华.
高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6(2):60-61.
被引量:17
5
宁孟丽,冯利群.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7):62-63.
被引量:5
6
熊文生.
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6):10-12.
被引量:19
7
孔凡成.
简述国外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及特点[J]
.世界教育信息,2007,20(6):15-17.
被引量:18
8
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9
1996年,我国《职业教育法》.
10
《教师法》.
引证文献
13
1
蔡健,何钢,刘海明,邬雨刚,张晓红.
高职院校公选课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1):25-27.
被引量:5
2
王晓征.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评价模式探讨[J]
.教师,2013(11):105-106.
被引量:2
3
赵春燕.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评价模式分析与研究[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0(5):96-98.
被引量:9
4
林小华.
浅析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J]
.科学咨询,2016,0(3):75-76.
5
罗源.
职业院校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建议[J]
.企业导报,2016(5):56-57.
6
罗源.
职业院校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建议[J]
.中外企业家,2016(4):206-207.
7
刘浩宇,王亚芹.
多维聚合成绩评价体系在高职中药化学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6,0(5):18-22.
被引量:1
8
万德年.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92-95.
被引量:7
9
万虎.
高职语文教学评价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130-131.
10
何思桥.
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9):79-80.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肖娟.
“教诊改”背景下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究[J]
.学园,2020,13(1):98-99.
2
倪秋梅.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评价机制改革探究——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4):17-21.
3
张涛.
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J]
.西藏教育,2014(2):31-34.
4
陈思羽.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模式改革[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2):71-73.
被引量:5
5
韩丽东,周健,张林玲.
高职院校选修课评价机制的改革探究——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
.学园,2014(24):23-24.
6
袁丽伟,潘元,林国智.
中高职“2+1+3”办学模式中的“衔接”问题研究——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
.学周刊(中旬),2015(5):228-229.
7
赵虹.
高职院校公选课效用分析——以广东省某示范建设高职院校为例[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5):52-54.
被引量:1
8
孙艳敏,赵红美.
唐山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机械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13(3):21-23.
被引量:1
9
王从芳.
公共选修课实效性研究--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
.环球市场,2015,0(15):61-62.
10
周贵平.
旅游管理专业对口单招背景下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
.市场周刊,2016,0(10):159-160.
1
杜建忠.
关于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个案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6,0(17):37-37.
被引量:2
2
王明海,韩振生.
以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创”新实践教学评价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5(9):41-41.
被引量:6
3
彭元玲,陈平.
演示性评价方式及其对高职教育评价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08(8):60-62.
被引量:7
4
东方,范婵娟.
论高职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8):45-46.
被引量:3
5
隋继学,鲍琳,杜娟丽.
教材在双证书教育体系中的作用[J]
.科技资讯,2008,6(7).
被引量:3
6
邵晓枫.
解读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从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的角度[J]
.职教论坛,2010,26(1):29-33.
被引量:12
7
高秀春.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教育理念[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12(3):27-29.
被引量:3
8
杨秋丽.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
.成才之路,2009(3):17-18.
被引量:1
9
熊湘辉.
论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
.科技资讯,2012,10(7):246-246.
被引量:1
10
罗贵隆,赵保兵.
高职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6):24-26.
被引量:3
教育与职业
2010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