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公民政治参与: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是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要解决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现状和阻止这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大力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重要的解决之道。本文认为,正视公民参与的各种有效途径和其中存在的一些障碍性因素,积极寻找克服和解决的方法,这既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轻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社会成本,也可以减少和预防群体事件的发生。
作者
梁馨予
机构地区
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知识经济》
2010年第13期21-22,共2页
Knowledge Economy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公民参与
路径选择
分类号
D62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苗贵安,王云骏.
从群体性突发事件看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4):50-54.
被引量:6
2
周光辉,周笑梅.
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回应[J]
.政治学研究,2001(2):37-46.
被引量:58
3
赵颖.
从群体性事件看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J]
.东南学术,2008(4):127-131.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胡建华,钟树钦.
促进民主发展的新形式:公民参与[J]
.求实,2005(z1):21-22.
被引量:5
2
丁未.
网络空间的民主与自由[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6):19-24.
被引量:41
3
肯尼斯·纽顿,杨松.
社会资本与民主[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52(2):47-51.
被引量:77
4
张立凯,梁素贞.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战略初探[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11):22-25.
被引量:8
5
宋建丽.
西方两种公民资格观的比较和反思[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50-55.
被引量:3
6
林莉.
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6):26-29.
被引量:4
7
贺东航,郭细卿.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J]
.河北学刊,2006,26(2):61-64.
被引量:18
8
庞金友,靳宏.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公民社会——当代西方的理论视角[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1):48-53.
被引量:1
9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 著,曹沛霖等.比较政治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0
王绍光.
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对政治参与的影响[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4):95-112.
被引量:73
共引文献
85
1
李鸿渊.
论网络主权与新的国家安全观[J]
.行政与法,2008(8):115-117.
被引量:31
2
韩永江.
信息社会生育文化展望[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10(3):51-58.
3
张梦中,马克.霍哲.
公共行政学经验研究方法论及其步骤[J]
.中国行政管理,2001(9):38-40.
被引量:8
4
王爱红.
网络政府:信息化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157-158.
被引量:4
5
杜洁.
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及政府应对[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1):70-74.
被引量:11
6
李春光.
网络信息污染与技术恐惧的行为调控[J]
.现代情报,2005,25(2):74-76.
7
陈波,王浣尘.
面向信息时代的政府治理[J]
.行政论坛,2002,9(6):20-21.
被引量:4
8
冯甫.
网络发展对传统政治的影响[J]
.理论月刊,2006(1):85-87.
9
邓崧,彭艳.
论电子政务的参与主体[J]
.情报探索,2006(4):62-63.
被引量:4
10
任明艳.
互联网背景下对国家主权的思考[J]
.时代法学,2006,4(6):101-11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3
1
李书勇,贺先国.
公共协商:对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探讨及启示[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94-96.
被引量:2
2
王洪树.
协商民主的缺陷和面临的践行困境[J]
.湖北社会科学,2007(1):20-22.
被引量:40
3
岳经纶.
科学发展观:新世纪中国发展政策的新范式[J]
.学术研究,2007(3):33-39.
被引量:14
4
董前程,林奇富.
协商民主与政治参与——一种重要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形式[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46-51.
被引量:4
5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
斯德芬·麦斯登.协商政治:民主与分歧[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272.
7
何包钢.中国协商民主制度[M],陈承新(译).http://WWW.chinaelections..rg/NewsInf0.asp?NewsID=4502.
8
[美]彼得·霍尔.政策范式、社会学习和国家:以英国经济政策制定为例[A].岳经纶、郭巍青.中国公共政策评论(第一卷)[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
赵颖.
从群体性事件看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J]
.东南学术,2008(4):127-131.
被引量:24
10
朱水成.
“精英决策”模式下的公民参与研究[J]
.理论探讨,2008(5):156-15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昌业云.
浅析我国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政策范式转换[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1):22-27.
被引量:6
2
刘刚,吴冠男.
群体性事件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分析[J]
.长江丛刊,2016,0(31):134-135.
二级引证文献
6
1
任敏,杨璟.
基层政府的多重非正式权力建构——基于湘西A乡三个纠纷调解个案的分析[J]
.青年研究,2012(4):69-81.
被引量:2
2
罗恺.
论退让策略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运用[J]
.管理观察,2012(20):18-20.
3
卢瑾.
基层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转换初探[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6):65-72.
被引量:3
4
印海廷.
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与意见领袖的互动机制[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9):65-67.
被引量:1
5
苏鹏辉,谈火生.
论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协商民主取向[J]
.国外理论动态,2015(6):101-110.
被引量:19
6
马奔,付晓彤.
协商民主供给侧视角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99-105.
被引量:10
1
焦雯静.
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J]
.经营管理者,2016(24).
2
夏晓丽,赵秀芳.
公民无序政治参与对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8-20.
被引量:3
3
李楠,刘恒.
无序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反思[J]
.时代教育,2012(23):74-74.
4
李安宁.
互联网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双重效应[J]
.党政干部学刊,2008(12):28-29.
被引量:3
5
刘雅静.
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2):18-21.
被引量:2
6
王永风,高文锦.
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探析[J]
.武警学院学报,2008,24(1):43-45.
被引量:2
7
王洪秀,尚秋荣,高玉梅,于金菱.
农民无序政治参与行为的政治学分析[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56-58.
8
王永风.
当前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1):40-41.
9
王洪秀,尚秋荣.
农民无序性政治参与的法治理初探[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2):125-127.
10
郭元阳.
浅析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1):10-12.
知识经济
2010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