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走集群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如何发展产业集群,政府做些什么,市场做些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文章提出应从市场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空间布局、知识产权保护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家精神等六个方面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并对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政策支持提出具体的构想。
作者
曹剑飞
李彩丽
机构地区
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池监管分局
出处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年第4期7-10,共4页
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产业集群
政府扶持
分类号
F276.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46-158.
2
毛艳华.
我国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的研究[J]
.经济学家,2004(5):63-68.
被引量:11
3
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问题研究[J]
.浙江金融,2007(12):41-41.
被引量:1
4
钱津.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若干基本问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2):1-8.
被引量:9
5
赵玉雷.
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嵌入性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8,27(7):98-102.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林竞君.
嵌入性、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J]
.经济经纬,2004,21(5):45-48.
被引量:46
2
刘育新.
嵌入性与产业集群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0):104-107.
被引量:6
3
王华,张阳,戴薇.
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77-79.
被引量:8
4
钱津.
论虚拟经济下的宏观调控[J]
.开放导报,2006(6):10-13.
被引量:17
5
林吉双.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制度解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7,23(1):9-12.
被引量:2
6
丘海雄,于永慧.
嵌入性与根植性——产业集群研究中两个概念的辨析[J]
.广东社会科学,2007(1):175-181.
被引量:49
7
夏京文.
我国产业集群的外生性、嵌入性与内生性缺陷[J]
.税务与经济,2007(3):14-21.
被引量:10
8
李松.
“官办”协会角色质疑[J]
.瞭望,2007(26):34-35.
被引量:2
9
PORTER, M 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December, 1998, 77 - 90.
10
Schmitz, H. Collective efficiency: Growth path for small - scale industr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5,31 (4), p529 - 566.
共引文献
35
1
毛艳华.
集群制造与新型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J]
.学术研究,2005(1):68-72.
被引量:6
2
毛有碧,周军.
促进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2):70-73.
被引量:1
3
李柏洲,李晓娣,李海超.
中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状况及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2):21-24.
被引量:11
4
胡天然.
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的差异性研究[J]
.中国市场,2007(26):34-35.
被引量:2
5
苏美香.
中小企业集群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途径[J]
.发展研究,2007,24(11):76-78.
被引量:1
6
朱杏珍,汤建枫,徐越海.
产业集群发展中人文因素的作用分析——以浙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J]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5-117.
被引量:2
7
陈瑜.
产业集群与乡镇企业成长模式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59-60.
被引量:1
8
沈体雁,樊维,高莹莹.
发展的创意模式[J]
.改革与战略,2008,24(5):1-5.
9
随翠霞,沈玉龙,张怡,卢生芹,杨振中.
合肥高新区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成长的路径选择[J]
.中国科技论坛,2008(7):55-58.
被引量:1
10
金中坤,卞曰瑭,周玲.
基于区域产业集聚的企业知识联盟战略选择研究[J]
.江苏商论,2008(7):147-149.
1
余维运,曹和竹.
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研究[J]
.新材料产业,2012(8):54-60.
被引量:3
2
陈浩.
促进企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环境因素[J]
.中国科技论坛,2006(5):5-6.
3
伊西科.
“政府支持共性技术研发责无旁贷”——专访国家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梅永红[J]
.商务周刊,2009(22):64-65.
被引量:3
4
任海英,王文娟.
我国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方式分析[J]
.企业活力,2011(1):41-43.
被引量:2
5
左爱军,高小平.
基于溢出与合作效应的企业共性技术研发的博弈分析[J]
.价值工程,2013,32(31):165-167.
6
倪自银,徐梁,季凤仙.
对苏北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的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47-149.
被引量:2
7
刘波,李娜,康俊俊.
政府购买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2):1-7.
被引量:4
8
胡小江.
基于治理结构分析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集体行动机制[J]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4,33(12):39-41.
9
胡林浪.
中国共性技术研发投资市场化问题研究[J]
.市场周刊,2008,21(4):17-19.
被引量:1
10
童金杰,林良,左毅.
江西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例[J]
.科技广场,2015(2):172-177.
被引量:1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