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与挖潜对策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采出程度近40%,剩余油分布具有分散性和零散性,需要开展以数值模拟为主的研究手段真实刻画剩余油的分布,通过分析该油藏的各类动态监测资料、开发历史、井网等因素,分析剩余分布的控制因素,针对其在不同类小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调整对策,充分动用剩余地质储量,提高该油藏的剩余地质储量,改善开发效果。
作者
廖春
史玉成
徐珊珊
张煜
杜晓炜
机构地区
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青海石油》
2010年第2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量化
控制因素挖潜对策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61
1
梁武全,杨霄霞,张亮.
沈84-安12块二次开发深部调驱油藏方案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S1):33-34.
被引量:5
2
袁士义,韩冬,苗坤,张满库,韦莉.
可动凝胶调驱技术在断块油田中的应用[J]
.石油学报,2004,25(4):50-53.
被引量:30
3
王卫星,朱思俊.
加强综合治理确保尕斯E3^1油藏持续稳产[J]
.青海石油,2004,22(2):59-62.
被引量:1
4
王德民,程杰成,吴军政,王刚.
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
.石油学报,2005,26(1):74-78.
被引量:353
5
陈月明,姜汉桥,李淑霞.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油藏非均质性描述中的应用[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A00):1-7.
被引量:55
6
姜瑞忠,姜汉桥,杨双虎.
多种示踪剂井间分析技术[J]
.石油学报,1996,17(3):85-91.
被引量:29
7
尹志军,鲁国永,邹翔,杨志鹏.
陆相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以冀东高尚堡和胜利永安镇油藏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1):106-110.
被引量:44
8
王友净,林承焰,董春梅,高建.
长堤断裂带北部地区剩余油控制因素与挖潜对策[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12-16.
被引量:18
9
吴诗勇,李自安,姚峰.
储集层大孔道的识别及调剖技术研究[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29(3):245-248.
被引量:21
10
胡书勇,张烈辉,罗建新,罗国仕,何进.
砂岩油藏大孔道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
.特种油气藏,2006,13(6):10-14.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4
1
史玉成,张审琴,赵为永,张庆荣,柳誉剑,杨勇.
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研究质量控制与精度检验[J]
.石化技术,2015,22(4):119-121.
被引量:1
2
杨中建,贾锁刚,张立会,窦红梅,曾立军,朱秀雨,何佳,杨璐.
高温高盐油藏二次开发深部调驱技术与矿场试验[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36(4):681-687.
被引量:5
3
杨中建,贾锁刚,张立会,吴行才,窦红梅,郭子仪,曾立军,李宏伟,郭立强,贾志伟,方位.
异常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波及控制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43(1):91-98.
被引量:15
4
罗云,罗文利,王强,刘锐.
高温高盐可动凝胶配方研究与应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2):149-15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孙业恒,龙运前,宋付权,于金彪,朱维耀,刘灵灵.
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封堵性能评价[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23(4):88-94.
被引量:6
2
计秉玉,王友启,聂俊,张莉,于洪敏,何应付.
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37(4):572-576.
被引量:34
3
庄永涛,杨怀军,王雪茹.
非均质性对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影响实验研究——以大港油田官109-1断块油藏为例[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30(5):81-84.
被引量:1
4
程立,李振,廖锐全,张慢来,刘德基.
不压井作业封堵用高强度冻胶体系的室内性能评价[J]
.油田化学,2017,34(3):408-411.
被引量:6
5
阚亮,王成胜,万禧煌,王锦林,王晓超,陈士佳.
海上油田聚驱中后期井网加密剩余油分布[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26):201-207.
被引量:4
6
肖康,穆龙新,姜汉桥,申健,张鹏宇.
封堵优势通道动用剩余油机制及策略[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38(6):1180-1186.
被引量:4
7
牛丽伟,李建冰,卢祥国,李玮,吴行才,孙哲.
可动微凝胶油藏适应性及调驱机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3):107-113.
被引量:6
8
贾玉琴,郑明科,杨海恩,周广卿.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工艺参数优化[J]
.石油钻探技术,2018,46(1):75-82.
被引量:22
9
崔嘉祯,刘人铜.
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及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J]
.云南化工,2019,46(2):171-172.
被引量:4
10
易文君,刘文辉,李翔,铁磊磊,侯吉瑞,赵凤兰.
乳液型聚合凝胶调驱体系性能评价[J]
.油田化学,2019,36(2):236-239.
被引量:3
1
姜天良,陆陈,黄金林.
江苏小断块油藏剩余油成因和挖潜调整对策[J]
.中外能源,2009,14(2):62-66.
被引量:6
2
陈莉娟,李君芝,孟会琴.
鄯善油田油水分布图编制方法的研究[J]
.吐哈油气,2005,10(2):149-151.
被引量:4
3
程东风,张剑峰,朱召锋,姬彦庆.
文濮结合部沙三段构造研究和增储评价[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30(1):137-139.
4
郭振彬,陈学慧.
任丘田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测井研究[J]
.低渗透油气田,1997,2(4):29-33.
5
朱学谦,周琦,严秋芬.
文85块剩余油研究及综合治理一体化[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28(2):93-94.
6
匡建超,徐国盛,王玉兰.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油藏动态描述中的应用[J]
.矿物岩石,2000,20(2):69-73.
被引量:17
青海石油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