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新模式
被引量:
7
Inter-subjectivity:a New Model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他们各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但是在目前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师生关系的否定之否定模式就是在主体间性指导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既吸收了传统师生关系中的积极成分,又对其进行了批判,成为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模式。
作者
裴雅彬
机构地区
中北大学
出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7期97-99,共3页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Universities in Shanxi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模式
主体间性
分类号
G45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1
王涛.对传统师生关系的"结构化"反思[J/OL].http://www.jxmayflora.com/jsfc/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2,2006-04-15.
2
孙清萍.
建构在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交往关系[J]
.当代教育科学,2006(11):45-46.
被引量:16
3
于学友.
主体间性: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9):10-12.
被引量:45
4
温洪强.对话式"教学的探究[J/OL].http://60.28.209.218/UserLog/UserLogComment.aspx?UserlogID=199361.2009-07-07.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郭湛.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32-38.
被引量:355
2
雅斯贝尔斯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3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4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47.
5
saenz,C.O.(2000).The child,the schlool,and philosophy; a phenomenological re flection,Thinking,15(2),34-39.
6
雅斯贝尔斯著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1..
7
[德]哈贝马斯 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3..
8
[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
王道俊,郭文安.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J]
.教育研究,1989,10(9):14-17.
被引量:40
10
曾新.
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5):134-139.
被引量:84
共引文献
58
1
黄路遥.
以人性逻辑透析教育深层次问题——兼评《冲突与和合——课程改革的人性逻辑》[J]
.宜宾学院学报,2019,19(8):110-116.
2
杨静.
论教师的素质教育观[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7B):155-155.
被引量:1
3
王新华.
中职学校的师生交往关系:主体间性的视角[J]
.职教论坛,2005,21(12X):23-26.
被引量:4
4
王凤.
主体间性理论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启示[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27(2):55-56.
被引量:1
5
冯国瑞.
主体间性理论在现代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导向作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8):140-141.
被引量:2
6
李艺,范文贵.
从现象学联想到对话[J]
.青年教师学报,2007(5):35-38.
被引量:1
7
邵晓枫,廖其发.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对我国当代师生关系理论构建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0):47-50.
被引量:37
8
邵晓枫.
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观述评[J]
.教育学报,2007,3(5):13-19.
被引量:45
9
邵晓枫,廖其发.
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137-141.
被引量:58
10
肖尔盾,金长伟.
论体育教学师生关系中的主体间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2):103-105.
同被引文献
36
1
叶惠文,邹应贵.
广东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3):87-89.
被引量:12
2
张武升.
外国现代师生关系理论的构建与发展[J]
.教育评论,1989(6):69-71.
被引量:6
3
魏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主体间性教育[J]
.成功,2010(4):201-201.
被引量:2
4
岳伟,王坤庆.
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被引量:165
5
张俭民,肖云龙.
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1):174-176.
被引量:33
6
张萍,王长杰,温秀琴.
信息化进程中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3):102-104.
被引量:1
7
蓝同磊.
试论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及其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55-56.
被引量:8
8
郭浩.
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新视角[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5-8.
被引量:20
9
岳欣云,董宏建.
面对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何去何从[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3):51-55.
被引量:9
10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引证文献
7
1
宋光辉,周素娜.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J]
.职业时空,2011,7(4):83-85.
被引量:3
2
周素娜.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主体间性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8):10-14.
被引量:3
3
尤肖南.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模式[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0(1):56-59.
被引量:4
4
周素娜.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探析——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5):110-112.
被引量:1
5
宫丽艳.
论主体间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经济师,2015(8):194-195.
6
李姗泽,朱萌萌.
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师幼双主体性关系探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7):84-87.
被引量:5
7
刘立伟.
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管理与教学[J]
.科学中国人,2016(9X).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刘莉莉,张菊,林艳.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基于“英特尔未来教育”[J]
.软件导刊,2012,11(8):200-202.
2
谢敏,刘颖君.
世界大学城平台对训练类课程的意义——以“管理能力训练”课程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5):88-89.
被引量:3
3
申菲.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4):250-250.
4
张庆辉,程莉,朱晋,赵捷,武羡慧.
“地质学基础”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2015,24(1):88-92.
被引量:8
5
段君臣.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法和策略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15,0(44):171-171.
6
张霞.
咬定“青山”不放松[J]
.新课程,2017,0(7):229-229.
7
程晨.
幼儿园学习中心系统的探索与构建[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8):27-30.
8
宋金鑫.
关于优化环境、提高学前教育水平的几点思考[J]
.赤子,2016,0(19):222-222.
9
刘梦华.
主体间性视域下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J]
.教学研究,2018,41(2):36-41.
被引量:5
10
李姗泽,刘月倩.
论儿童游戏中理想师幼关系的构建[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6):1-12.
被引量:9
1
万美容.
试论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8(S1):137-141.
被引量:1
2
李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
.当代教育,2013(3):83-84.
3
廖军.
试谈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
.中国成人教育,2008(7):168-169.
被引量:4
4
姜智.
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的构建[J]
.教育评论,1998(2):25-27.
被引量:41
5
谢斯琼.
重视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J]
.教师博览(下旬刊),2012,0(10):65-65.
6
徐建国,赵桂英,崔克东,李俊华.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能动性[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3):151-151.
7
庄雪.
关于师生冲突中学生行为表现的分析[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5):115-117.
8
周仕辉.
“伙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实践[J]
.中学教学参考,2009(14):109-110.
被引量:1
9
朱惠东.
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J]
.山东电大学报,1999(2):25-26.
10
尤肖南.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模式[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0(1):56-59.
被引量:4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