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名量词是事物存在状态的表达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名量词是事物存在状态的表达,它与"数"合起来表示事物存在的"量"。对于有界物质,"离散性"和"聚集性"的视角是常见的观察角度,也可以用"容器量词"来表达;对无界物质,更多借助"容器量词"。名量词使用明显体现了"语用"特点,应该用一种开放性的眼光看待,这也有利于对量词的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
作者
钱宝
机构地区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9-112,共4页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名量词
认知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
离散性
聚集性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343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周芍.
名词与量词组合关系研究说略[J]
.汉语学习,2006(1):49-55.
被引量:24
2
徐祖友.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的量词[J]
.外语界,1996(2):63-64.
被引量:1
3
伏学凤.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名量词系源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5-17.
被引量:4
4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367-380.
被引量:980
5
陈绂.
谈汉语陪伴性物量词的由来及其应用原则[J]
.语言文字应用,1998(4):27-32.
被引量:22
6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王汉卫.
量词的分类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2):113-116.
被引量:30
8
金福芬,陈国华.
汉语量词的语法化[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S1):8-14.
被引量:77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李讷,石毓智.
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的变迁与量词语法化的动因[J]
.语言研究,1998(1):40-54.
被引量:33
2
陈绂.
谈汉语陪伴性物量词的由来及其应用原则[J]
.语言文字应用,1998(4):27-32.
被引量:22
3
胡竹安,余志红.
《语言类型地理学》简介[J]
.当代语言学,1981(4):58-67.
被引量:8
4
陈绂.
从“枚”与“个”看汉语泛指性量词的演变[J]
.语文研究,2002(1):33-35.
被引量:26
5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
[7]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7
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8
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1990,(3).
9
Lyons J.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istics,1968.
10
Lyons,J.Semantics,1977.
共引文献
1343
1
吕田,单庆玲.
英语前置修饰语之全集量化语的认知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9,0(35):148-148.
2
张明辉,闫语萌.
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综述[J]
.昭通学院学报,2023,45(1):99-105.
3
徐媛媛.
浅议名量词的选择[J]
.作家天地,2019,0(23):14-15.
4
何文彬.
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5-53.
5
王远杰.
单双音节搭配限制的作用范围[J]
.语言学论丛,2019(2):130-146.
被引量:1
6
夏俐萍.
湘语完成义标记“咖”“哒”的分途与交汇[J]
.中国语文,2021(2):210-224.
被引量:6
7
杨欢.
泰语形容词重叠: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J]
.语言学研究,2020(2):111-125.
被引量:1
8
李占炳,陆丙甫.
“很大X”类结构探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242-252.
9
文桂芳,李小军.
“更”的连词功能来源探析[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212-227.
10
卢笑予,蔡黎雯.
汉语方言“过”类修正重行结构——兼论吴语“V过O”结构的形成与类型学意义[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97-2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
1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367-380.
被引量:980
2
Ronald W.Langacker.
Metonymy in Grammar[J]
.外国语,2004,27(6):2-24.
被引量:46
3
钱冠连.
语言的离散性[J]
.外语研究,2001,18(1):27-30.
被引量:14
4
宗守云.
从数和整体意义看集合量词的性质、范围和类别[J]
.语言科学,2007,6(1):15-26.
被引量:15
5
刘辰诞.
“界”与有界化[J]
.外语学刊,2007(2):53-58.
被引量:42
6
Ronald W Langacker.On the continuous debate about discreteness[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6(1)
7
谢应光.
语言研究中的离散性和连续性概念[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1-66.
被引量:10
8
刘芳.
量词“颗”与“粒”的认知语义分析[J]
.语文知识,2009(2):54-58.
被引量:8
9
王文斌,毛智慧.
汉英表量结构中异常搭配的隐喻构建机制[J]
.外国语文,2009,25(3):48-53.
被引量:44
10
田延明,王淑杰.
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机制在修辞中的表征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10):179-18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施淼鸿,毛智慧.
英汉数量表征的离散-连续认知模式对比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3):139-142.
1
刘海平.
从《史记》的材料看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52-54.
被引量:3
2
罗欣蓉.
时间顺序原则与被字句中的时间关系[J]
.铜仁学院学报,2015,17(6):97-99.
3
杜方则.
“称名句”新探[J]
.外国语文,1990,15(3):28-31.
被引量:1
4
狄正林.
是字句与含“是”的存现句的区别[J]
.现代中文学刊,1995(5).
被引量:1
5
张小帆.
现代汉语中“在”的语法化现象初探[J]
.青年文学家,2015,0(7X):152-152.
6
韩佳玲.
英语存在构式的认知整合[J]
.飞天,2011(8):122-123.
7
吴明媚.
形合与意合[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1999(1):28-31.
被引量:2
8
于海慧,徐亮.
儿童汉语普通话中介语音模式的区别特征理论分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58-61.
9
宗守云.
论“数+形+量”格式中量词和形容词的语义选择[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5):65-69.
被引量:12
10
黄成龙.
羌语的存在动词[J]
.民族语文,2000(4):13-22.
被引量:23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