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印度两大史诗的幸福观初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是印度古典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印度两大史诗幸福观的形成与印度婆罗门教系统化和列国争霸的宗教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在史诗中,"法、利、欲、解脱"是古代印度人的四大目的。以遵循正法、拥有财富、满足爱欲、寻求解脱为人生目标,充分体现了印度民族的幸福观:既"求今世永安乐",又"求不朽的天堂"。
作者
李朗宁
机构地区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出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6-20,共5页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印度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幸福观
分类号
I35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印]瓦·盖罗拉.《摩诃婆罗多-印度知识遗产的百科全书》,见《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季羡林、刘安武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2页.
2
[印]婆罗多,《舞论》.见黄宝生.《印度古典诗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7页.
3
[印]《罗摩衍那》(一),《童年篇》,季羡林译,《季羡林文集》(第十七卷),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7页.
4
[印]苏克坦卡尔.《论<摩诃婆罗多>的意义》,季羡林、刘安武编.《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207页.
1
孙俊红.
镶在王冠上的宝石——试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女性形象[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11):117-118.
2
史双元.
孙悟空原型又一说[J]
.文学遗产,1986(6):105-105.
被引量:1
3
卜松竹.
孙悟空有可能是舶来品[J]
.文史博览,2015(10):44-44.
4
季羡林.
《罗摩衍那》在中国[J]
.中国比较文学,1986(1):1-38.
被引量:5
5
印度两大史诗讨论会[J]
.国外文学,1984(4):256-256.
6
王恒来.
《格萨尔》与印度两大史诗的言语模式比较[J]
.西藏研究,2010(4):34-38.
被引量:3
7
孙丽娟,傅加令.
试论释迦牟尼[J]
.九江师专学报,1994,13(2):70-73.
8
闫元元.
罗摩故事的两种演绎——《摩诃婆罗多》的插话《罗摩传》和《罗摩衍那》[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7(4):151-158.
9
孟昭毅.
《摩诃婆罗多》分合论主题[J]
.外国文学评论,2007(2):131-137.
被引量:1
10
刘毓忱.
孙悟空形象的演化——再评“化身论”[J]
.文学遗产,1984(3):57-64.
被引量:7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