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定状位异位现象及其认知解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汉语定状位状态形容词的异位现象,前人多从语义指向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概括出定状位状态形容词句法异位的条件,即动作的情状和事物的性状必须在同一个认知框架内,并从背景信息和前景信息的角度分析了定位状态形容词和状位状态形容词在篇章中的表现。
作者
郝玲
机构地区
大连外国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5期29-31,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定状位异位
认知框架
背景信息
前景信息
篇章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0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张国宪.
性状的语义指向规则及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J]
.中国语文,2005(1):16-28.
被引量:59
2
朱亚军.
凸显:一条极其重要的语用规律——从“四川北路”的英译问题谈起……[J]
.外语学刊,2000(1):32-36.
被引量:5
3
沈家煊.
转指和转喻[J]
.当代语言学,1999,1(1):3-15.
被引量:729
4
张力军.
论“NP_1+A+VP+NP_2”格式中A的语义指向[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3):87-96.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陆丙甫.
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J]
.中国语文,1998(5):353-367.
被引量:127
2
周刚.
语义指向分析刍议[J]
.语文研究,1998(3):27-34.
被引量:57
3
刘大为.
语义蕴涵与修饰性成分的移动[J]
.世界汉语教学,1992,6(1):17-22.
被引量:10
4
孔令达.
“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0(1):103-107.
被引量:27
5
刘丹青.
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56-61.
被引量:50
6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1983,5(1):16-31.
被引量:502
7
沈家煊.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
.中国语文,1997(4):242-250.
被引量:159
8
张国宪.
谓词状语语义指向浅说[J]
.汉语学习,1991(2):13-16.
被引量:19
9
陆俭明.
现代汉语句法里的事物化指代现象[J]
.语言研究,1991(1):34-39.
被引量:16
10
张力军.
论“NP_1+A+VP+NP_2”格式中A的语义指向[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3):87-96.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807
1
常媛媛,曾庆香.
新型主流媒体新闻的身份建构框架:理想类型与话语机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2):121-140.
2
何文彬.
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5-53.
3
白新杰.
话语标记“早知道”的反事实与反预期——兼论普通话“早知道+S”的反事实虚拟句[J]
.语言与翻译,2021(1):44-49.
被引量:2
4
周红照,侯敏,滕永林.
评价形容词状语语用指向研究及其自动识别机制[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210-224.
5
孙竞.
容器量词的功能游移与事件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2021(2):220-230.
被引量:1
6
王亦阳.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修饰品名词的分析[J]
.参花(下),2020,0(2):61-61.
7
刘云飞,屈琼,陈琪,李悦华.
准定语句式:认知参照点关系和转喻的视角[J]
.外国语,2021,44(2):31-40.
被引量:3
8
曾小鹏,武晓丽.
纳西语表“世代”义词族[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1(1):228-238.
9
周韫奇.
性别范畴对义复合词词义的历时发展及动因[J]
.华中学术,2022(3):161-170.
10
郑芷奕.
网络流行语“多巴胺XX”研究[J]
.汉字文化,2024(6):10-12.
1
陶延华.
英语阅读中宏观结构的构建与前景信息的提取[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12):43-45.
被引量:1
2
郭晓麟.
AV与VA主观性与背景性的分析[J]
.海外华文教育,2010(1):22-32.
3
林忠.
汉语句子的形态标记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1):118-124.
被引量:1
4
巴丹.
“V也/都V(P)”的构式化及其语用差异[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80-84.
被引量:1
5
高云,苗兴伟.
英语写作中的信息组织[J]
.外语学刊,2012(3):117-120.
被引量:7
6
孔英民,朱庆祥.
否定句的信息特征[J]
.语言研究集刊,2013(2):93-104.
7
周晓辉.
被字句与无标记被动句的话题功能[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10-113.
8
熊建国.
Chomsky:Beyond Explanatory Adequacy[J]
.现代外语,2002,25(3):323-330.
被引量:8
9
李劲荣.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J]
.当代修辞学,2014(3):29-34.
被引量:4
10
马梅玉.
“单音动词+向”中“向”的语法化及其性质[J]
.国际汉语学报,2013,4(2):186-192.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