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神农对于茶业的意义——兼论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各个传统行业都有自己崇拜的鼻祖,自古以来神农就作为茶叶的发现者被茶界顶礼膜拜。到了现在,这个崇拜不仅没有出现衰落的迹象,反而伴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而被进一步强化。但是毕竟是到了现代社会,神农崇拜也出现了“漏洞”,那就是“非科学”。科学是唯一的真理,科学也成了时尚。为了说服自己同时也是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开始了寻求学术支持的努力,
作者
关剑平
机构地区
浙江树人大学
出处
《中国茶叶》
2010年第6期39-41,共3页
China Tea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学术规范
神农
茶业
非科学
发现者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8
1
清孙壁文.《新义录》(光绪二十七年两湖译书学堂刊)卷九十六《饮食类》.
2
清陈元龙.《格致镜源》卷二十一《饮食类·茶》(四库全书).
3
周树斌.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J]
.农业考古,1991(2):196-200.
被引量:9
4
汉刘安,何宁集释.《淮南子集释》卷十九《修务训》,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5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
清王士祯.《居易录》卷六,四库全书.
7
《淮南子集释》卷十九《修务训》.
8
吴觉农主编.茶经评述.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29
1
蔡苏龙.
史学研究的拓展:电脑运用与计量史学的发展[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5):110-114.
2
吴玉伦.
教育史学评论的标准[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4):59-61.
3
林艳红.
柳宗元与古籍辨伪研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3):89-92.
被引量:4
4
吴玉伦.
教育史学评论的学科性质和作用[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80-82.
5
朱祖平.
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因果解释及其政策意义[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3):8-13.
被引量:1
6
程宇宏.
析《汉纪》编年体例的政治学功能[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7-21.
被引量:1
7
张利荣,阮兴.
近代学科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兴起[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3):54-59.
被引量:1
8
陈纪然.
两汉时期择吉之风探析[J]
.北方论丛,2006(4):106-109.
9
陶晓姗.
浅析纪事本末体史籍的发展变化[J]
.滁州学院学报,2006,8(5):74-76.
10
周薇.
信史、史识与史德——论《于北山年谱著作三种》[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510-512.
同被引文献
53
1
周树斌.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J]
.农业考古,1991(2):196-200.
被引量:9
2
陈文华.
在′97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J]
.农业考古,1997(2):36-37.
被引量:1
3
纪华传.
菩提达摩碑文考释[J]
.世界宗教研究,2002(4):19-29.
被引量:7
4
余悦.
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
.农业考古,2005(4):42-53.
被引量:30
5
陈文华.
让中国茶艺走向世界[J]
.农业考古,2005(4):54-59.
被引量:4
6
余悦.
加强茶文化学科建设的理性思考——在“中国茶文化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的发言[J]
.农业考古,2005(4):60-66.
被引量:4
7
舒曼.
在“中国茶文化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自由发言[J]
.农业考古,2005(4):69-69.
被引量:1
8
余悦.
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J]
.农业考古,2006(2):87-99.
被引量:20
9
丁以寿.
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学科定位和研究队伍建设[J]
.农业考古,2006(5):1-14.
被引量:21
10
《中日茶文化研究特征与社团的作用》,《第十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4月.
引证文献
4
1
关剑平.
茶文化专业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出路[J]
.农业考古,2010(5):7-10.
被引量:3
2
赖小春.
中国茶文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演进分析[J]
.新闻知识,2020(1):32-40.
被引量:6
3
苏昌猛,徐强.
浅析方志敏文化精神和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推广及应用[J]
.福建茶叶,2020,42(10):194-195.
被引量:1
4
宋时磊.
达摩的眼皮:一个茶叶起源故事的由来、传播与变异[J]
.近代史研究,2023(6):93-1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朱骞,张立.
论传统茶文化人才的培养[J]
.大学教育,2013(14):17-18.
被引量:3
2
陈茶凤.
高职高专茶文化专业课程设置探索——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161-162.
被引量:6
3
魏乔.
茶道文化与传统武术进高校的现实意义[J]
.福建茶叶,2019,41(2):96-97.
被引量:1
4
王枫云,韦梅.
“茶马古道”概念的形成及其传播[J]
.广西民族研究,2020(6):86-93.
被引量:2
5
董耀斌.
茶文化在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福建茶叶,2021,43(7):121-122.
被引量:4
6
张晶.
茶文化视角下家庭教育有效性的探索[J]
.福建茶叶,2021,43(7):193-194.
7
周铭,郑玥宁,李学文,刘玲玲.
开拓乡土文献学研究的新领域——构建“茶马古道学”刍议[J]
.保山学院学报,2023,42(4):16-21.
8
夏慧,陈锦航.
法门寺地宫出土银盐台考[J]
.收藏与投资,2023,14(8):113-116.
9
邢金涛,周铭,李学文,刘玲玲.
改革开放以来茶马古道研究的信息计量学分析[J]
.普洱学院学报,2023,39(4):44-47.
10
卫艺炜,陈凌芝,张磊,丁岚,郭桂义.
基于CiteSpace的河南茶叶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茶叶,2023,49(4):223-227.
1
Rapp,F,张彩云.
技术哲学(下)[J]
.世界科学,1989,11(2):58-61.
2
姚远.
陕西古代科技人物述略[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2):183-188.
3
沙琳倩.
以“工匠精神”为传统行业注入新动能[J]
.现代制造,2016,0(14):1-1.
4
林逸.
目的论指导下的茶名翻译策略研究[J]
.福建茶叶,2016,38(6):274-275.
5
加入WTO我国茶业机遇与挑战并存[J]
.技术开发与贸易机会,2001(5).
6
邹元辉.
历时百多年的“世界茶源”之争划上了句号[J]
.上海茶叶,2013(4):14-14.
7
丁俊之.
体现中国茶次化的核心价值之道——侧重联系普洱茶文化的论述[J]
.上海茶叶,2012(3):6-8.
8
薛伟成.
传统行业转战的决心从哪儿来[J]
.科技中国,2016,0(2):67-67.
9
科技创造中国茶——记台湾茶商李瑞河[J]
.中国科技奖励,2008(2):76-76.
10
裴亚军,王作新.
国学的术语规范问题[J]
.中国科技术语,2009,11(3):11-14.
被引量:2
中国茶叶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