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诗意栖息的家园——论李少君诗歌的“草根性”
被引量:3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5-190,共6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共引文献11
-
1吴光芬.本雅明现代性理论在中国[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0(1):118-134.
-
2张文初.当代中国“感性享乐主义”批判[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80-83. 被引量:1
-
3郗戈.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读书》杂志中的马克思形象[J].云梦学刊,2007,28(3):16-19.
-
4朱国华.别一种理论旅行的故事——本雅明机械复制艺术理论的中国再生产[J].文艺研究,2010(11):36-46. 被引量:10
-
5赖佳.从“神圣”到“多元”:试论波普艺术对本雅明“光晕”理论的解构[J].当代文坛,2011(6):31-34. 被引量:2
-
6罗小凤.诗歌“宗教”的建构与践行——论李少君诗歌的精神内质[J].扬子江(评论),2014(6):88-91.
-
7郗戈.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读书》杂志中的马克思形象[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4):49-54.
-
8徐刚.文学批评的责任与担当[J].长江文艺评论,2016(1):37-39.
-
9张亘.资产阶级与种族视野:普鲁斯特的犹太意识与阶级身份[J].外国文学评论,2019,0(3):22-34. 被引量:1
-
10伍丹,吴晗.“新生代”作家与本雅明废墟美学的潜在对话——以“游荡者”意象为中心[J].上海文化,2024(6):42-51.
同被引文献40
-
1韩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研究——兼论构建新形态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J].哲学研究,2021(4):5-15. 被引量:27
-
2胡友峰.自然美理论重建的三条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1(6):140-149. 被引量:5
-
3吴奔星.关于识别文学流派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3(3):268-275. 被引量:2
-
4艾斐.论中国文学流派的现实形态与发展规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0(3):46-51. 被引量:6
-
5李少君.关于诗歌“草根性”问题的札记(节选)[J].诗刊,2004(12):41-42. 被引量:9
-
6李少君.21世纪诗歌精选:草根诗歌特辑序言[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
7符力.草根诗学"的实践--读《诗歌读本:三十二首诗》[N].文艺报,2009-12-26(2).
-
8陈仲义.新的契机和“转身”--有关新世纪草根诗写[N].文艺报,2011-8-3(2).
-
9李少君.草根性:新诗从此转型--评第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和他们的作品[N].海南日报,2004-5-31.
-
10李少君.建构当代汉语诗歌的主体性[J].海拔,2009春季号.
-
1王光华.散文教学也需要诗意来灌溉[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9(2):98-99.
-
2赵丽华.武义——江南的诗意栖息[J].党政论坛,2014(8):58-58.
-
3李佳盟.你是我岁月里的一首诗[J].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4(4):45-45.
-
4聂鑫森,G·T.一种诗意栖息的姿仪[J].文学界(原创版),2010(6):95-95.
-
5胡晓慧.阆中,让心诗意栖息[J].中国政协,2013(21):78-79.
-
6李冬君.当诗意栖息于政治[J].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2015,0(4):34-38.
-
7吴阳林.诗意栖息:苏轼生命哲学之寻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3):101-104.
-
8陈小霞,余铭.向死而生——嵇康人格的哲学韵味[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22(5):56-58.
-
9陈昕昕.女性诗意栖居的幻灭——《夜色温柔》中女性的沉沦[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6,25(2):42-44.
-
10张焕玲.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论郑思肖《一百二十图诗集》的思想艺术[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8(3):1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