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变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借助"目的论"及接受理论,通过对变译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及影响其主体性发挥的目标语读者及译者自身素质等因素的系统论述,得出译者主体性在变译中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为此,译者在变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翻译的"目的"及读者的接受力,而且要提高自身翻译能力,采用灵活的变通手段和变译方法,在译前与读者达成共识,译后与读者达成共鸣。
作者
冯正斌
机构地区
西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6-138,155,共4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变译
译者
主体性
目的论
接受理论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5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中国翻译,2003,24(1):21-26.
被引量:1453
2
许钧.
试论译作与原作的关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1):15-21.
被引量:86
3
袁莉.
也谈文学翻译之主体意识[J]
.中国翻译,1996(3):6-10.
被引量:77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张南峰.
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
.外国语,2001,24(4):61-69.
被引量:110
2
魏小萍.
“主体性”涵义辨析[J]
.哲学研究,1998(2):22-28.
被引量:85
3
舒奇志,杨华.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6):115-118.
被引量:26
4
袁莉.
也谈文学翻译之主体意识[J]
.中国翻译,1996(3):6-10.
被引量:77
5
王玉樑.
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
.天府新论,1995(6):34-38.
被引量:164
6
许钧.
试论译作与原作的关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1):15-21.
被引量:86
7
谢天振.
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J]
.中国翻译,2001,22(4):2-5.
被引量:145
8
乐黛云.多元文化发展中的两种危险及文学理论的未来[A]..多边文化研究:第一卷[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43.
9
许钧、袁筱一,2000,《当代法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0
雅克·德里达,2001,《书写与差异》[M],张宁译.北京:三联书店.
共引文献
1557
1
戴若愚,戚奕萱.
译者主体性中“为我”“能动”和“受动”的辩证关系——以翟理斯英译本《前赤壁赋》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1):304-314.
2
古文菲.
试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1):416-429.
被引量:2
3
魏韵玲,姚艳萍,丁婕.
《利维坦》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与文化选择——以陆道夫、黎思复译本为例[J]
.郑州师范教育,2019,0(5):63-70.
被引量:1
4
何丹.
国内四种《离骚》英译本中核心概念“灵”的英译对比分析[J]
.语言与翻译,2022(2):47-53.
5
李皓天,易连英.
《三体3:死神永生》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1(27):35-37.
被引量:1
6
励唯璐,张琬怡.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蒹葭》两英译本为例[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21):6-8.
被引量:3
7
邓高峰.
金介甫《边城》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翻译伦理的视角[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9):3-6.
8
刘静.
译者主体性在译文中的体现——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3):3-4.
9
李小歌.
《民国日报·觉悟》的诗歌翻译[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1):285-299.
10
钟文欣,徐未艾.
阐释学视角下《喧哗与骚动》汉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J]
.现代英语,2024(5):102-104.
1
邓小英.
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现象及教学对策[J]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0-12.
2
洪颖.
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2):195-196.
被引量:2
3
陈哲.
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J]
.华人时刊(中下旬),2011(22):77-77.
4
王鸿雁.
俄语变译过程之“察言润色”刍议[J]
.中国俄语教学,2015,34(1):60-63.
5
王薇,寮菲.
转喻—隐喻连续体在名词动用的类型表现及影响[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330-335.
被引量:2
6
姜志遥.
中西思维方式对英汉句子结构的影响[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7):21-21.
被引量:3
7
张慧,赵丹.
汉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J]
.海外英语,2014(23):61-62.
被引量:1
8
李千驹.
网络语言失范的表现及影响[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2(11):150-151.
被引量:4
9
胡永近.
从语类视角看语篇变译及其评估标准[J]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53-56.
前沿
201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