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俄苏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尤其是从"五四"到"文革"之前的这个阶段,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五四"时期"为人生"的文学、20、30年代的革命文学、40年代的延安文学、5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都受到了俄苏文学的直接影响。文革结束后,苏联文学模式不再是中国文学的唯一选择,中国作家对苏联文学进行了有选择的借鉴。
作者
李雪莹
机构地区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
出处
《俄语学习》
2010年第4期54-58,共5页
Russian Learning
关键词
俄苏文学
中俄文学
中国文学
文学关系
分类号
I5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陈先南.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4.
2
王向远.
近20年来我国的中俄文学比较研究述评[J]
.俄罗斯文艺,2002(4):31-34.
被引量:1
3
王向远.
对中俄文学关系的总体研究——近20年来我国的中俄文学比较研究述评(续)[J]
.俄罗斯文艺,2003(1):30-34.
被引量:1
4
吴俊忠.
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影响[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6):14-21.
被引量:3
5
骆晓会.
俄苏文艺传播与近代中国社会[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4):19-2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马盛德.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3):123-132.
被引量:7
2
程季华.
苏联电影早期在中国放映史实及其他[J]
.电影艺术,1957(Z1):77-80.
被引量:8
3
陈播.
感谢苏联电影[J]
.电影艺术,1957(Z1):111-112.
被引量:1
4
曹欣.
苏联影片的战斗作用[J]
.电影艺术,1957(Z1):113-114.
被引量:2
5
陈宗凤.
难忘的一课[J]
.电影艺术,1957(Z1):115-115.
被引量:1
6
吴俊忠.
跨文化视野中的中苏文艺政策比较[J]
.中国比较文学,2004(4):116-127.
被引量:2
7
王海洲.
中国早期电影对蒙太奇学派的借鉴与创新[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4):16-19.
被引量:2
8
陈春生.
论延安战争小说与苏联战争小说的内在联系[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1):33-36.
被引量:1
9
陈原.
我的小屋,我的梦[J]
.书摘,2005(11):58-61.
被引量:1
10
张培森.
青年张闻天的一段人生思考[J]
.纵横,2004(10):26-2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
1
魏秋菊.
《中苏文化》与苏联电影在中国的接受(1936—1945年)[J]
.现代交际,2020(17):65-68.
被引量:1
2
李燕锋,徐晓荷.
心灵的呼唤——再读《驿站长》[J]
.文教资料,2010(14):14-15.
被引量:2
3
宋丽丽,吕丹,钱秀银,宋菲.
俄罗斯文化对龙江文化的影响与渗透[J]
.才智,2013(32):257-257.
4
吴继金,贾向红.
延安美术中的外国元素[J]
.抗战史料研究,2014(1):59-63.
同被引文献
7
1
孙忠霞.
试论瓦西里耶夫的女性文学作品[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4-16.
被引量:5
2
袁玲红.
论生态女性主义的和谐发展观[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9):71-74.
被引量:12
3
朱维.
重绘中俄文学交流史的地图——评陈国恩《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J]
.外国文学研究,2010,32(2):158-160.
被引量:1
4
李燕锋,徐晓荷.
心灵的呼唤——再读《驿站长》[J]
.文教资料,2010(14):14-15.
被引量:2
5
王延波.
苏联新闻改革失败的启示[J]
.沧桑,2006,0(4):64-65.
被引量:1
6
付姣.
俄罗斯文学翻译理论中文艺学派与语言学派对比分析[J]
.绥化学院学报,2012,32(4):143-144.
被引量:4
7
袁爱荣.
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才智,2010,0(30):165-16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张愈.
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
.芒种,2013(10):183-184.
2
侯新伏,焦悦梅.
鲍·瓦西里耶夫的文学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3(12):85-85.
3
魏征.
百余年来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7):69-70.
1
李雪莹.
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80-83.
被引量:3
2
汪介之.
思辨色彩在中俄文学中[J]
.中国比较文学,1995(1):63-73.
3
张弘弢.
在毁灭中升华——从安娜·卡列尼娜和杜十娘自杀看其本质意义[J]
.作家,2008,0(2):137-138.
4
赵星.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现当代中俄文学[J]
.科教文汇,2006(3):93-94.
5
杨巧珍.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别里托夫与方鸿渐的形象比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27-28.
被引量:1
6
韩洪举.
知识分子的性格悲剧——中俄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比较[J]
.许昌师专学报,1999,18(2):66-67.
被引量:6
7
王晶钰.
浅谈中俄文学的关联与发展[J]
.青年文学家,2011,0(22):228-228.
8
翟业军.
中俄文学“多余人”形象比较论[J]
.南京社会科学,2010(4):149-155.
被引量:3
9
王静静.
路与出路——中俄文学中的“为人生”[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7):70-74.
10
红菱.
万方:父亲那一代人就在我们的生命里[J]
.上海采风,2015(6):38-43.
俄语学习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