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江淹《杂体诗》在中国文学自觉演进中的意义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文学约自汉魏之际步入自觉的时代,无论在理论还是创作上,都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将理论与创作结合为有机的整体,其所反映的文学观念,所运用的批评方法,上承魏、晋,下开齐、梁。从对五言诗发展的总结、文学风格品评的演进、作为学习方式的模拟三个方面,探讨其在中国文学自觉演进中的意义。
作者
俞灏敏
机构地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97-100,共4页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文学自觉
《杂体诗》
五言诗
文学风格
模拟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94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赵福海.文选学论集[C].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
2
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
何焯著 崔高维点校.义门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
丁福保.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
李剑锋.
论江淹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贡献[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4(3):11-15.
被引量:5
6
赵敏俐.
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综述[J]
.文学遗产,2002(1):101-111.
被引量:11
7
木斋.
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2):71-77.
被引量:12
8
吴聿.《观林诗话》.商务印书馆,1935年.11页.
9
《南史·吉士瞻传》.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李炳海.
《古诗十九首》写作年代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70-76.
被引量:21
2
赵敏俐.
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综述[J]
.文学遗产,2002(1):101-111.
被引量:11
3
钟嵘.诗品[M]:卷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4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75-76.
5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
王瑶.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A]..中古文学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7
陆侃如 冯沅君.中国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8
刘大杰.中国文学史·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316.
9
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1..
10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版,1983..
共引文献
394
1
吕瑞荣.
释皎然的诗艺追求管窥[J]
.学术论坛,2001,24(6):90-93.
2
木斋.
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2):71-77.
被引量:12
3
盛险峰.
虚文政策与五代时弊的扭转[J]
.北方论丛,2005(2):80-84.
被引量:1
4
赵明正.
20世纪汉乐府研究述论(上)[J]
.甘肃社会科学,2005(2):60-63.
被引量:3
5
邱美琼.
中国古代诗话及其汇编之体的承传[J]
.天府新论,2005(3):120-123.
6
张海鸥,梁穗雅.
北宋“话”体诗学论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26-31.
被引量:4
7
蔡子葵.
清代“注李”热潮的成因探讨[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4):145-148.
8
木斋.
略论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和作者阶层[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28-32.
被引量:11
9
王建珍.
意境空白的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视角[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4):40-43.
被引量:2
10
王小舒.
明清主流诗学的转移——论王渔洋对明代七子派的继承[J]
.文史哲,2005(5):118-12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
1
程章灿.
三十个角色与一个演员——从《杂体诗三十首》看江淹的艺术“本色”[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1):1-10.
被引量:5
2
郭晨光.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之杂拟手法探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3):97-101.
被引量:2
3
刘霁瑶.
泛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中体现的《文选》“杂拟”类特点[J]
.文教资料,2018(9):5-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张子豪.
论《文选》中江淹杂拟诗的艺术内蕴[J]
.今古文创,2021(19):23-25.
1
熊伟.
从江淹《杂体诗》看拟古诗的继承和发展[J]
.作家,2008,0(20):107-108.
2
陈恩维.
江淹《杂体诗》的方法论意义——兼驳《杂体诗》“非其本色”说[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6-10.
被引量:1
3
陈德长.
论江淹的拟古诗[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3(4):59-64.
被引量:2
4
毛丽.
通方广恕 好远兼爱——浅谈江淹的《杂体诗》[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27(3):17-18.
5
胡大雷.
读《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中之《文选钞》[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2):18-21.
被引量:1
6
朱晓海.
庾信《杨柳歌》释论[J]
.古典文献研究,2008(1):152-187.
被引量:1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