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到灯塔去》的圆形心理时间结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采用圆形心理时间结构,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意识,不断提出涉及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人的本质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力求在混乱与矛盾中建立某种秩序,使人们饱受摧残的心灵得到净化,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作者 江艳 朱志娟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0-32,共3页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 2(英)林德尔·戈登.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个作家的生命历程[M].伍厚恺,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 3(美)罗伯特·汉弗莱.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M].程爱民,王正文,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 4程陵.对人生终极理想的独特表述——论《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形象及其意义[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5):40-42. 被引量:7
  • 5(法)萨特.关于《喧哗与骚动》:福克纳作品中的时间[A].萨特文论集[C].施康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 6Jorg Hasler ."Virginia Woolf and the Chimes of Big Ben",转引自侯维瑞著.《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97页..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