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浙南山区紫番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多年的栽培,简要总结了紫番薯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明确了几项技术可提高紫番薯的商品性和产量。
作者
许必达
周咸毅
温兴柏
吴学荣
机构地区
平阳县麻步镇农技中心
平阳县农业局农业站
出处
《温州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33-34,共2页
Wen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浙江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2008T0189)
关键词
浙南
紫番薯
高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
1
刘保健,潘巨忠.
富硒紫番薯的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5S):7-8.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梁华正,徐琼,廖夫生,孙杰.
番薯紫色素的提取、精制及稳定性的研究[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20(3):32-34.
被引量:15
2
李铁纯,回瑞华,侯冬岩.
番薯藤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6(6):53-55.
被引量:5
3
蒋士龙,汪志君,董本红.
不同富硒条件对麦芽硒含量的影响[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8(6):27-31.
被引量:7
4
王喆,李方实.
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富硒食品中的微量硒[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10):56-60.
被引量:13
5
凌夫.
帝王将相的饮食偏爱与“食疗”[J]
.海内与海外,2003(10):11-1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8
1
聂远洋,张鹏辉,杨伟,李波.
杏鲍菇紫薯复合馒头制作工艺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9,38(6):46-49.
被引量:10
2
温桃勇,刘小强.
紫色甘薯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54-1956.
被引量:99
3
汪清武.
乐清大荆镇紫番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5):50-50.
被引量:4
4
李博,雷激,汤富蓉,左露.
紫甘薯色素提取条件及稳定性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46(4):56-60.
被引量:7
5
李博,雷激,汤富蓉,杜红梅.
紫甘薯泥制作工艺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11,36(4):81-86.
被引量:9
6
冯晓群.
紫薯的保健功能及应用前景[J]
.甘肃科技,2011,27(9):160-161.
被引量:48
7
吴建能,王旭伟.
盐碱地区紫番薯引种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6):42-42.
8
邓资靖,蒋和体.
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薯全粉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2):359-361.
被引量:37
9
温晓蕾,郑国勇,李汉臣,吉志新,侯东军,李明媛,张锐,孟品品.
饲喂紫红薯藤对黄粉虫营养指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35-13835.
被引量:2
10
孔芳,高勇,薛正莲,杨超英.
紫甘薯的营养保健功能及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5):11-13.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18
1
刘保健,潘巨忠.
富硒紫番薯的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5S):7-8.
被引量:19
2
白翠云,侯本军,王敏芬,林力,何仲椿,肖云,张晓东.
脱毒番薯高产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6):13-14.
被引量:3
3
万云巧,孔祥流,吕业成.
南海乌心番薯栽培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2008,35(9):146-147.
被引量:5
4
陈孝钿.
番薯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6):178-178.
被引量:7
5
马美兰,戚正华,周跃中.
大棚西瓜、秋番薯高效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09(3):111-112.
被引量:4
6
汪清武.
乐清大荆镇紫番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5):50-50.
被引量:4
7
郭丽清.
夏威夷紫薯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0):36-38.
被引量:1
8
庞巧玲,赖珍华.
紫薯的开发前景及丰产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1):275-276.
被引量:15
9
韩志娟,马英建.
地方特色水稻品种——莒州黑糯稻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12,24(3):18-19.
被引量:1
10
王运超,高义富,王习林.
山区紫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综合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4(11):72-7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卢卫星,支秉毅,陈晟,张锦镔.
乐清市紫番薯栽培的气候条件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0):312-312.
被引量:2
2
吴建能,王旭伟.
盐碱地区紫番薯引种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6):42-42.
3
丁管洪,张源云,黄亚坤.
番薯主要地下害虫绿色防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4):137-137.
被引量:1
4
兰莉.
大化县优质黑糯稻—紫色红薯富硒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9,0(16):19-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石乔龙,李华荣,石金芝,杨顺礼,滕建群,龙文燕.
黄壤土N、P、K不同配方对红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0):25-26.
2
史春彦,张前东,张艳菲,王爱敏,耿蔷.
基于GIS的紫薯种植适宜性气候分析——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J]
.青海气象,2018(3):54-58.
被引量:1
3
唐忠国.
全州县富硒红薯田间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21(21):11-13.
被引量:1
4
徐藤双.
番薯栽培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
.种子科技,2024,42(17):124-126.
1
蔡顶华,潘育东,郑庆桃,张志勤,林斯宜,赖厚朝.
浙南山区——泰顺县普遍发生美洲斑潜蝇[J]
.植物检疫,1997,11(6):351-351.
2
林昌庭,刘赵康,程义华,潘慧萍,刘朝英.
浙南山区瘠薄旱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
.马铃薯杂志,1997,11(2):112-114.
3
吴勤俭.
不同播种期与栽培密度对杂交晚稻中浙优8号产量的影响[J]
.种子科技,2010,28(6):30-31.
被引量:1
4
周海平.
杂交晚稻Ⅱ优162在浙南山区试种表现[J]
.浙江农业科学,1999,40(3):110-111.
5
蓝秀斌,潘育东.
两优培九在浙南山区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5(5):33-33.
6
许德信.
改变我省杂交稻组合的建议[J]
.种子世界,1991(8):9-9.
7
任岩岩,武继承.
保水剂对土壤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4):13-15.
被引量:21
8
程立胜,程瑞听,王育海,叶微,李秀兰.
关于浙南城区农机化工作的现状及探讨[J]
.中国农机化,2007(3):46-47.
9
李守铭,蔡庆尧,何忠林,潘群敏.
硅肥在连作晚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报[J]
.福建农业科技,2013,44(4):59-60.
被引量:1
10
沈明裕,杨剑文.
浙南香茅引种栽培研究[J]
.福建热作科技,1991(1):12-15.
温州农业科技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