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席勒的自由观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席勒认为,人的发展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蛮荒阶段、蒙昧阶段和完善阶段。达到完善阶段的人才是完整的、内心自由的人。这个自由是精神性的自由、神圣的自由。要实现这一自由,只有通过艺术即审美教育才能完成。
作者
张继云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6-58,67,共4页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自由
审美教育
形而上学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81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吕梁,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53-54.
2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
Rüdiger Safranski.Romantik Eine deutsche Afire[M].München:Carl Hanser Verlag 2007:47.
4
刘小枫.诗化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曼弗雷德·弗兰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181
1
吴先伍.
技艺:科技与人文的交汇[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9):102-104.
被引量:4
2
邹元江.
偏离规范与陌生化——兼论席勒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3-80.
被引量:5
3
常晖.
汉英动物词语喻体、喻义的文化内涵初探[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2(2):102-106.
被引量:7
4
曹俊峰.
高校美育漫谈[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1):108-111.
被引量:7
5
杨杰.
主动性与受动性:美育自由本质的表现[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6):22-26.
6
寇鹏程.
西方审美现代性的三大范式[J]
.学术论坛,2006,29(2):165-168.
被引量:2
7
付立峰.
审美现代性之“新奇”观的蜕变——从波德莱尔、阿多诺到罗兰·巴特[J]
.云南社会科学,2006(2):130-133.
被引量:1
8
李大健.
论“美”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
.思想教育研究,2006(3):40-42.
9
薛国凤.
生态 管理 心理:学生课堂需要的三重视角——兼谈威廉·哥拉瑟“选择理论”的课堂教学意义[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2):61-64.
被引量:2
10
张会艳.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完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3):155-15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5
1
施莱格尔.《浪漫派风格》,第70页,李伯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3
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
4
海德格尔.《林中路》[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72、89页.
5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4-15页.
6
刘小枫.《诗化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柯林伍德《艺术原理》(王至元、陈华中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德里达《书写与差异》下册(张宁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8
刘小枫.《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诺瓦利斯选集》第1卷,第207页,林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9
Richard Samuel, Novalis Schriften/Zweiter Band, Das philoso- phische Werk I, Darmstadt .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 schaft, 1965 ,p. 545.
10
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第153页,周国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引证文献
1
1
张继云,陆杰荣.
“精神”归于何处?——浪漫主义“精神还乡”及其当代启示[J]
.当代作家评论,2012(6):116-1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岳彦青.
德国浪漫主义诗化美学探讨[J]
.中国民族博览,2020(6):117-119.
1
赵秋玲.
水影波光中的2009(散文)[J]
.青海湖,2010(5):88-91.
2
生命真相——一个囚徒哲学家的人生思考[J]
.成功(上),2007,0(6):12-14.
3
梁衡.
你不能没有家[J]
.散文选刊(上旬刊),2009,0(1):25-26.
4
董启新.
两个姿态 两种境界[J]
.新课程(下),2011,0(3):1-1.
5
戴本坦.
拉斯蒂涅与巴尔扎克[J]
.云梦学刊,1984,8(Z1):8-13.
6
梁衡.
你不能没有家[J]
.当代江西,2008,0(7):16-17.
7
王天勇.
论中国现当代散文化小说的特征[J]
.作家,2008,0(16):191-192.
8
王建兰.
潜移默化的力量[J]
.意林,2006,0(18):18-18.
9
王春雁.
智慧的烛光[J]
.新课程(中学),2008,0(10X):1-1.
10
余晓妮.
童心,需要雨露般的爱[J]
.新课程(小学),2009(2):9-9.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