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跨越时空的桥梁——论《羚羊与秧鸡》的互文性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互文性是法国文学批评家及女性主义学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基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与巴赫金的"对话"和"复调"理论所提出的概念。该理论强调每个文本都存在于与其它文本的关系之中,对于文学创作与解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阿特伍德小说《羚羊与秧鸡》中的"互文性"具体表现在《羚羊与秧鸡》文本与"喜马拉雅山雪人"传说、希腊神话"潘多拉的盒子"、圣经故事(如上帝造物、摩西出埃及等故事)以及哥特小说的互文关系。这些故事的互文关系凸现了该小说对传统文类范式的借用、扭曲、调侃和颠覆,显示阿特伍德对科学技术异化人性问题的深切反思以及对人类走向沦落之可悲现实的惋叹之情。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2-106,共5页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20

  • 1Eleonora Rao, Strategies for lndentity : The Fiction of Margaret Atwood,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 1993 ,p. 34.
  • 2W.J. Keith, bttroducing Margaret Atwood's The Edible Woman, Toronto: ECW Press, 1989, p.43.
  • 3J.R. Struthers,"Playing Around" in Earl G. Ingersoll ed., Margaret Atwood : Conversations,London: Virago Press, 1992, p.64.
  • 4Margaret Atwood, Lady Oracle. Toronto: McClelland and Stewart, 1976,p. 134, p. 145.
  • 5Simone de Beauvoir, The Second Sex, H. M.Parshley tran. , London : Vintage, 1974.
  • 6Graeme Gibson, Eleven Canadian Novelists, Toronto: House of Anansi, 1973, p. 27.
  • 7琳达·哈切恩 赵伐 郭昌瑜译.《加拿大后现代主义—加拿大现代英语小说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第217页.第150页.第149页.第200页.
  • 8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第8页.
  • 9蒂费纳·萨莫瓦约 邵炜译.《互文性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 10《创世纪》3.5.

共引文献30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