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是”的用法和意义不能混淆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对前期有关"是"的学术争论中混淆用法和意义的现象提出质疑。作者指出:对"是"字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词义和选择译名,但是对原文进行理解和选择译名的最终依据是语词的意义(词义),而不是语词的用法(词性)。说"是"的功能是系动词是对的,说"是"的意义(意思、含义)是系动词是错的。尽管二者在理论分析中经常纠缠在一起,但在使用相关材料时一定要对"是"的用法和意义做出区分,不能混同和混淆。执着于"是"的一种意义,并主张在翻译中"一是到底",其思想误区就在于混淆或混同"是"的用法和意义。
作者 王晓朝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80,共8页 World Philosophy
关键词 用法 意义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赵敦华.《中西形而上学的有无之辩》,载宋继杰主编.《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9页.
  • 2王路.《对希腊文动词“einai”的理解》,载宋继杰主编.《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03页,第205页.
  • 3巴雷特.《存在与分析哲学家》,载宋继杰主编.《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18页.
  • 4王路.《“是”的逻辑研究》,载宋继杰主编.《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52页,第352页,第354页.
  • 5汪子嵩,王太庆.《关于“存在”和“是”》,载宋继杰主编.《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页,第21页.
  • 6王路.《“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第87页.
  • 7王太庆.《我们怎样认识西方人的“是”》,载宋继杰主编.《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6页,第58页.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