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SLE病人血小板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研究测定了62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小板自身抗。结合临床资料发现:SLE病人PAA的发生率高达52%,PA的存在与血小板减少症及疾病活动、肾脏组织活动性有明显统计学关联。
作者
郝丽
卢文
机构地区
安徽医科医院肾内科
出处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小板减少症
分类号
R593.241 [医药卫生—内科学]
R446.62 [医药卫生—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1
叶任高 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4
1
麦炜颐,叶任高,马虹,何小洪,曾群英,冯冲,李玉杰,王礼春,陈国伟,曾志杰.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镁含量、Mg^(2+)/Na^+交换速率的研究[J]
.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15(2):107-110.
被引量:5
2
金宇,麦慈任.
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进展[J]
.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3):264-266.
3
陈勇平.
高血压引起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的防治[J]
.福建医药杂志,2001,23(3):114-115.
4
刘鹏.
尿毒症出血倾向病人血小板参数及一氧化氮变化[J]
.海南医学,2004,15(5):81-81.
同被引文献
8
1
张国庆,陈志伟,邓迎苏,王宝涛,顾美华,钱齐宏,张玲,严菊英.
结缔组织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抗ENA抗体的关系[J]
.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2(5):6-8.
被引量:6
2
陈志伟 卢君健 宋志刚 等.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者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7):395-397.
3
陈志伟 片山雅夫 富井正邦 等.抗ENA抗体的免疫印迹法及RNA免疫沉降法研究[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72,12(30):185-18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5
曹铭华,李秀松,沈志祥.
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J]
.临床检验杂志,1997,15(3):179-180.
被引量:7
6
陈雄辉,叶任高,杨念生,许韩师,张国强.
7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和免疫学特征分析[J]
.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15(1):24-28.
被引量:45
7
邵燕,门剑龙.
SLE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与红细胞减少相关性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5):278-279.
被引量:2
8
陈志伟,顾美华,邓迎苏,潘肇荣,陈爱平,张玲,强红卫,严菊英.
2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杂志,2000,41(4):234-236.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2
1
邓迎苏,陈志伟,顾美华,强红伟.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系统损害与中医辨证关系[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4):27-28.
被引量:11
2
刘荔军.
SLE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
.医学文选,2001,20(3):288-289.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范瑞强,吴元胜.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候微观研究现状与展望[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5):82-84.
被引量:2
2
王颖,尉晓冬,宋为民,许爱娥,范永升.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白介素2、白介素10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2):63-65.
被引量:7
3
范永升,黄继勇.
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30(1):99-100.
被引量:2
4
宫泽琨,张峻岭.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微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3):201-202.
被引量:2
5
旦正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学与民族医学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09,5(8):153-155.
6
华银双.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微观化研究现状[J]
.四川中医,2010,28(11):52-53.
被引量:1
7
汤郁,刘瑞霞,裘影影,芮金兵,李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5):7298-7303.
被引量:4
8
陈志伟,顾美华,邓迎苏,钱起,强红伟,王鸣军.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10):19-20.
被引量:9
9
刘秋晨,唐艺萍,宋夏,王业富.
TNIP1基因沉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细胞上BCR、CD40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5):18-22.
被引量:1
10
禢国维,吴元胜,范瑞强,吴晓霞.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研究SLE中医证候的意义[J]
.中医药学刊,2003,21(8):1221-1222.
被引量:4
1
李桂英.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2):1834-1834.
2
方木水,黎龙,徐吉燕.
黄芪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S1):104-105.
3
韩悦,王兆钺,朱明清,王爱青,张威,阮长耿.
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流式细胞仪检测与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13(5):222-223.
被引量:25
4
颉晓玲,杜晓芸,张炜,张晓薇,赵丽.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571-2572.
被引量:1
5
杨薇,李艳芳.
情志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J]
.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27(1):47-48.
被引量:4
6
谢珏,崔大伟,刘艳.
IL-21与IL-6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4,27(5):821-824.
被引量:2
7
周燕,钟周琳,刘金莲.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比较[J]
.广西医学,2014,36(8):1037-1039.
被引量:1
8
刘封,孔德洪,李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临床分析[J]
.中原医刊,2004,31(3):31-32.
被引量:2
9
韩亮亮.
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依从性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09,7(22):1980-1981.
被引量:7
10
滕润菊,方敬爱,叶任高,孙林.
抗Sm抗体对诊断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意义[J]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1,3(3):35-36.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