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7-589,共3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700)
参考文献11
-
1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423.
-
2景海峰.中国哲学的诠释学境遇及其维度[J].天津社会科学,2001(6):17-21. 被引量:12
-
3埃米里奥·贝蒂著,洪汉鼎译.作为精神科学一般方法论的诠释学.//洪汉鼎.理解与解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124-168.
-
4常富业.玄府病变与神机运转障碍[J].江苏中医药,2009,41(8):10-11. 被引量:21
-
5王永炎,刘向哲.禀赋概念的理解与诠释[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561-563. 被引量:15
-
6王永炎,杨宝琴,黄启福.络脉络病与病络[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4):1-2. 被引量:175
-
7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5-8. 被引量:304
-
8季春林,郭蕾,佟志,郭俊杰.气虚浊留与浊病[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8):38-39. 被引量:42
-
9王永炎.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J].中医杂志,2004,45(10):729-731. 被引量:240
-
10张志斌,王永炎.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1-3. 被引量:159
二级参考文献29
-
1张志斌,王永炎.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1-3. 被引量:159
-
2董振华,祝谌予.祝谌予治疗糖尿病经验举要[J].中国医药学报,1993,8(1):43-46. 被引量:66
-
3杨惠民,韩丽蓓,盛彤,何琼,梁晋普.益气活血化痰法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系统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5,46(2):107-109. 被引量:16
-
4孟庆云.《易经》与中医学理论[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2):5-7. 被引量:10
-
5常富业,王永炎,高颖,杨宝琴.玄府概念诠释(三)——玄府的历史演变轨迹与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2):5-6. 被引量:67
-
6常富业,王永炎,高颖,杨宝琴.玄府概念诠释(四)——玄府为气升降出入之门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10-12. 被引量:67
-
7常富业,杨宝琴,王永炎,高颖.玄府概念诠释(五)——玄府流通气液功能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3-15. 被引量:90
-
8韦黎.證、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2):4-9. 被引量:35
-
9张枢明.证的研究专家谈[J].中医杂志,1996,37(7):430-434. 被引量:18
-
10常富业,王永炎,高颖,杨宝琴.玄府概念诠释(六)——玄府为神机运转之道路门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5):12-13. 被引量:97
共引文献914
-
1方格,谈宇权,范星宇,胡思远,王菲,陈家旭,李先涛,胡志希.建立胃肠气滞证诊断量表的评价体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10):3377-3383.
-
2王舒月,赵宗江,张新雪,严祖桢,张燕,张志梅,焦婷婷,吴琪,刘运华,王思童,张新江,周楷栋.基于因子分析的558例肾阳虚证人群的证候量化分析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7):2304-2312. 被引量:1
-
3李倩,杨小波.中医证候的诊断属性及诊断模式解析——以湿证为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6):2230-2236. 被引量:2
-
4王靖怡,高嘉良,王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概述[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7):2160-2164. 被引量:13
-
5林月洁,张培彤.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我国近十年放射性肺炎中医证候、治法、用药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7):44-48. 被引量:9
-
6高美,唐爱华,冯晓桃,李双蕾,许淑华,张志勇.基于“络病理论”从瘀毒论血脂异常[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60-63. 被引量:8
-
7刘妍彤,任爽,曹奇,张杰.基于代谢组学“痰湿证”识别模式[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1-4. 被引量:8
-
8张蓉.基于现代文献的鼻-鼻窦炎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研究[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9(4):53-57. 被引量:2
-
9胡珊珊,杨立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中医证素学研究概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15):167-168.
-
10刘辉,王猛,于涛.近10年来中国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概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60):199-203.
同被引文献175
-
1汤一介.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J].学术界,2001(4):97-113. 被引量:36
-
2贾春华.中医学: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1-12. 被引量:73
-
3谢天振.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外国语,2000,23(3):53-60. 被引量:129
-
4贾宏晓,唐永怡,张继志.中医“五神藏”理论的认知心理学内涵及其精神科临床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S1):1-3. 被引量:59
-
5王琦.论中医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J].世界中医药,2007,2(5):267-271. 被引量:20
-
6袁洪庚.阐释学与翻译[J].外国语,1991,14(5):37-40. 被引量:40
-
7何卫平.简评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辩证法[J].哲学动态,1997(9):38-41. 被引量:2
-
8潘德荣,齐学栋.诠释学的源与流[J].学习与探索,1995(1):61-68. 被引量:34
-
9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中国文化,1991(1):93-96. 被引量:325
-
10成中英.本体诠释学三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397-403.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19
-
1王永炎,盖国忠,张志强,陈仁波.浅谈中医科学诠释的理念、规范与路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1-2. 被引量:11
-
2盖国忠,张志强,陈仁波,王燕平.基于临床数据的中医诠释研讨[J].吉林中医药,2011,31(2):115-116. 被引量:1
-
3王永炎,王飞,杨晗.诠释学在中医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1,52(7):541-544. 被引量:9
-
4邢玉瑞.中医经典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8):523-526. 被引量:6
-
5张东.中医师承教育中的诠释学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630-630. 被引量:6
-
6范逸品,王永炎,张志斌.心象与中国文化及中医学关系的初步思考[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4):8-11. 被引量:3
-
7孙喜灵,郑秋生,林霞,王永华,王振华,刘孟安,王斌胜.中医证候结构表征研究及其前景展望[J].世界中医药,2015,10(2):272-275. 被引量:10
-
8张涛,刘超武,王泓午,张国骏.《伤寒论》“燥屎”诠释学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5,35(11):1179-1181. 被引量:3
-
9刘文平,王庆其.中医理论研究方法论现状及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3-28. 被引量:8
-
10邢玉瑞.诠释学与中医学研究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9):714-71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87
-
1韩暄,赵丽萍,李祥.中医类学生对医学经典的阅读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1):344-344. 被引量:1
-
2孙喜灵,姜伟炜,张晓林,雷国华,赵岩,王斌胜,杨毅,王云慧,刘孟安.中医学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研究与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科学内涵的阐释[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27-129. 被引量:21
-
3张东.中医师承教育中的诠释学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630-630. 被引量:6
-
4刘洋,翟华强,赵保胜,王晶娟,邓巧虹,汪国鹏,张雷,项佳媚.多成分药物代谢学术思想在中医临床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335-1338. 被引量:12
-
5张恒艳,叶建州,周也,杨雪松.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在中医证候预测中的应用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6-9. 被引量:2
-
6马星雨,谢雪姣,刘国华,武青庭,唐婉斯.小议阳明病之燥屎[J].中医文献杂志,2018,36(6):30-32. 被引量:2
-
7李成卫,连智华,韩学杰.决策心理学对中医诊疗标准研究的启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267-2269. 被引量:1
-
8秦甜,刘建新,周小青,周德生.从血虚证探讨证的认识论特征[J].环球中医药,2014,7(8):612-614. 被引量:10
-
9许前磊,谢世平,郭会军,徐立然.经典课程在中医基础类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1):85-86. 被引量:7
-
10范逸品,张志斌,王永炎.中国传统哲学之心象理论在中医学的应用(一)——心象理论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1):725-728. 被引量:5
-
1张东.中医师承教育中的诠释学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630-630. 被引量:6
-
2张亮.以学会为平台 以学术为核心 加强创新建设 推动学科发展——专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2,27(11):11-11.
-
3邢玉瑞.诠释学与中医学研究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9):714-719. 被引量:5
-
4于智敏.中医概念诠释的路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6-7. 被引量:9
-
5朱润龙,朱怡怡.当代气功之我见[J].中国人体科学,1999,9(3):132-134.
-
6张涛,毕虹博,张国骏.“六经实质”的诠释学思考[J].江苏中医药,2013,45(8):7-8. 被引量:3
-
7刘平.加强中医思维方法研究,推动中医学发展[J].中医药文化,2011,6(1):1-1. 被引量:1
-
8唐宇姣.从诠释学浅析“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5):69-70. 被引量:3
-
9邢玉瑞.诠释学与《黄帝内经》的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2):7-8. 被引量:13
-
10郭蕾,张俊龙.论诠释学在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J].中医药信息,2006,23(3):1-2. 被引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