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后现代“文化研究”:“审美生产主义”建构的西方语境
出处
《东方丛刊》
CSSCI
2010年第2期116-134,共19页
The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Studies of the Orient
二级参考文献29
-
1杨向荣,曾莹.西美尔“距离”的现代性解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1):135-138. 被引量:3
-
2本刊稿约[J].文学评论,2005(5):198-198. 被引量:3
-
3《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总目录[J].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2). 被引量:1
-
4刘方喜.艺术生产三形态与“审美生产主义”建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3):38-42. 被引量:4
-
5[美]D·理斯曼.孤独的人群[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6[英]A·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
7[法]让·鲍德里亚.形象的修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8[法]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
9[美]约翰·费斯克 王晓珏 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
10[法]皮埃尔·布迪厄 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17
-
1李娟.文学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走向[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0(2):12-14.
-
2刘向斌.论文学经典的“消费”问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85-89.
-
3陈正勇.文化美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2):91-95. 被引量:2
-
4王清清.生产、消费与价值幻象[J].运城学院学报,2008,26(1):40-43.
-
5刘方喜,郄智毅.论消费主义范式的理论转型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5):40-45. 被引量:3
-
6刘方喜.丰富而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评《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体论形态研究》[J].文学评论,2010(1):212-213.
-
7刘方喜.文艺与政治、经济关系的重组及文论范式的转型[J].艺术百家,2010,26(4):93-101.
-
8李萍.浅议审美泛化——从杜威实用主义美学出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2):49-51.
-
9杨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消费时代的审美再生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4):27-31. 被引量:3
-
10张美君.近年来国内消费社会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3(6):192-196. 被引量:1
-
1说法[J].人民文摘,2009(5):45-45.
-
2陈星宏.阴影[J].椰城,2009(3):44-47.
-
3苏灿,Sunny,可卿,Marvin,李辉.无情经济 有情“爱”[J].新前程,2009(5):84-86.
-
4说法[J].乡镇论坛,2009(18):15-15.
-
5微言[J].沪港经济,2014(2):14-15.
-
6武冰洁.论元代巴蜀对杂剧鲜有涉及的原因[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60-63.
-
7宁.《尤利西斯》与我们:关于日常生活的艺术[J].外国文学评论,2009(3):230-233.
-
8陈文茜.我越来越憎恨的一句话[J].晚报文萃,2009,0(5):6-7.
-
9微言达意[J].爱情婚姻家庭(下旬),2012(7):4-5.
-
10张勇.论魏晋玄学的美学思想价值[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1(3):286-288.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