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部六病学说中折射出的三阴三阳辨证论治思想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阴三阳是《伤寒论》的核心所在,通过把《伤寒论》的证、机、法、方一而贯之,更好地领会中医的辨证论治特色。
作者
魏军良
机构地区
湖北中医学院
出处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52-53,共2页
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关键词
三部六病学说
三阴三阳
辨证论治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恽铁樵.伤寒论研究[M].恽氏铅印本,1923.7-19.
2
王庆国,李宇航,王震.
《伤寒论》六经研究41说[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23-30.
被引量:50
3
丹波元坚.皇汉医学丛书·伤寒论述义[M].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5.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郝印卿.
伤寒六经气化学说寻根──六经气化简论之一(续)[J]
.山西中医,1994,10(4):46-50.
被引量:3
2
杨麦青.
从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看《伤寒论》六经学说[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3):10-12.
被引量:6
3
杨培坤,试论仲景学说的集论思想,1992年,51,184页
4
许世瑞,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1期,26页
5
阎艳丽,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1期,5页
6
王文明,中医药信息,1989年,2期,4页
7
王梅竹,黑龙江中医药,1987年,5期,14页
8
王宝瑞,医学与哲学,1986年,1期,7页
9
柯琴,伤寒来苏集,1986年,162页
10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影印本),1985年
共引文献
49
1
武冰,郝万山.
《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与《黄帝内经》五脏阴阳理论的关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2):802-804.
被引量:19
2
贾春华,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
三阴三阳源流[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4):1-4.
被引量:3
3
王刚,杨麦青.
伤寒方辨治甲型H1N1流感思路探讨[J]
.新中医,2009,41(9):107-108.
被引量:4
4
张笑波,赵宏杰.
用指纹图谱“以时测经”研究六经实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1):2440-2441.
5
王宏凯.
《伤寒论》所涉及的疾病述略[J]
.甘肃中医,2011,24(1):1-3.
被引量:1
6
韩志毅,董正华.
杜雨茂对伤寒六经的认识[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1):2147-2148.
被引量:2
7
姜元安,张清苓,李致重.
伤寒病与六经辨证[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5-8.
被引量:19
8
马文平,王新梅.
基于酉几何的具有仲裁的认证码的构造[J]
.应用数学学报,2000,23(2):289-293.
被引量:13
9
张涛,毕虹博,张国骏.
“六经实质”的诠释学思考[J]
.江苏中医药,2013,45(8):7-8.
被引量:3
10
蒋锋利,肖荃月,刘矅纶,陈萌.
尤怡《伤寒贯珠集》探析[J]
.吉林中医药,2015,35(1):91-9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9
1
赵文鼎.
试论《周易》对《伤寒论》三阴三阳说的影响[J]
.甘肃中医,2005,18(11):1-2.
被引量:4
2
何德昭.
论“和”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核心[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1):6-7.
被引量:15
3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
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景岳全书·传忠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77.
5
马伟辰.
陈伯坛关于三阴三阳的解释[J]
.光明中医,2011,26(2):205-206.
被引量:1
6
朱昌荣.
六经新释[J]
.光明中医,2011,26(8):1534-1537.
被引量:5
7
罗桂青,李磊.
《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与《周易》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J]
.河南中医,2013,33(1):4-6.
被引量:8
8
姜元安,张清苓.
《伤寒论》“六经”之名实[J]
.环球中医药,2012,5(12):932-935.
被引量:7
9
范铁兵,杨志旭.
浅谈《伤寒论》三阴三阳[J]
.河南中医,2013,33(4):481-482.
被引量:4
10
柴瑞震.
“六病辨证”和“六病之气血辨证”[J]
.河南中医,2013,33(9):1385-138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樊新荣,范铁兵.
三阳三阴辨证的理论基础[J]
.医学综述,2015,21(9):1656-16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袁丽丽,郭春阳,王静雅,贾永森.
从“日晡潮热”谈六经的内涵和外延[J]
.江苏中医药,2016,48(5):12-13.
被引量:3
1
徐黎明,宿明良,刘海清,邵增田,耿仙,曲宪明,杨菊兰,徐惠荣,薛霞.
论“三部六病学说”对中医科学的探索(连载)[J]
.中医药研究,1996,12(5):7-8.
2
马文辉,姚博.
三部六病讲座(八) 三部六病局部病的证治观及对肿瘤病的治疗思路[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8):95-96.
被引量:1
3
武德卿.
《伤寒论》病名与三部六病学说的对应关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4):9-11.
4
马文辉,姚博.
三部六病讲座(六) 三部六病整体气血论及其诊疗规范[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6):79-80.
被引量:4
5
马文辉,姚博.
三部六病讲座(一)——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与三部的划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88-89.
被引量:2
6
刘剑波.
刘绍武调心汤应用论述[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0):936-937.
7
刘敬虾,姚博,马文辉.
三部六病整体气血论略述[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2):55-56.
被引量:7
8
徐黎明,宿明良,刘海涛,邵增田,耿仙,曲宪明,杨菊兰,徐惠荣,薛霞.
论“三部六病学说”对中医科学的探索[J]
.中医药研究,1996(4):16-17.
被引量:1
9
马文辉.
马教授讲中医——三部六病基层医师园地 第一讲 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和三部划分[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2):3113-3115.
被引量:1
10
姚博,宋纪育,马文辉.
三部六病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J]
.光明中医,2014,29(1):5-8.
被引量:6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