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析我国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必不可少,特别是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引入,尤为重要。然而,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国家在非诉讼纠纷解决制度的立法方面相对落后,调解人员的培训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作者
王金艳
机构地区
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
出处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119-121,共3页
Journal of Huanghe S&T University
关键词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现状
问题
完善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江伟.民事诉讼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23-225.
2
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
范愉.
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
.比较法研究,2003,17(4):29-43.
被引量:96
4
范愉.当代中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81-489.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朱景文,斯图尔特.马考利.
关于比较法社会学的对话[J]
.比较法研究,1998,12(1):50-67.
被引量:24
2
《人民法院报》2002年7月2日,第5版,《现在开庭》栏目.
3
[美]布莱克 郭星华译.《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82页.
4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8—600页.
5
[美]I·R·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潘勤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6
[美]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7
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第245页以下关于德国ADR情况的介绍.第225页以下关于日本现代ADR情况的介绍.第335以下对ADR局限性及其与法治关系的分析.
8
齐树洁,黄斌.“德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新动向”,《人民法院报》2002年10月22日.
9
小岛武司.《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陈刚等译,第181页注①.第186-187页,第179页.
10
季卫东.“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述评”,《人民法院报》2001年11月5日.
共引文献
105
1
段明.
论互联网保险纠纷在线调解机制的构建[J]
.商事仲裁与调解,2022(3):47-59.
2
赵天宝.
德昂族习惯规范研究的回眸与前瞻[J]
.民间法,2021(1):153-174.
3
邓可祝.
论行政裁决制度的完善[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52-54.
被引量:3
4
何兴.
建设工程领域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构建[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5):122-123.
被引量:3
5
薛涛,徐妮娜.
民事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90-92.
被引量:2
6
姜建兴,王治军.
试论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4):76-80.
被引量:4
7
范愉.
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
.法律适用,2005(2):2-8.
被引量:154
8
刘胜题.
国际银团贷款争议与国际商事仲裁的勃兴[J]
.商业研究,2005(20):207-210.
被引量:1
9
范愉.
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上)[J]
.中国司法,2005(10):71-74.
被引量:18
10
刘晶晶.
建构中国民事诉讼中司法性 ADR 的审视与思考[J]
.法律适用,2006(3):44-4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5
1
闫庆霞.
中日诉讼外调解制度比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4):87-92.
被引量:7
2
邹水杰.
简牍所见秦汉县属吏设置及演变[J]
.中国史研究,2007(3):3-21.
被引量:15
3
王玉华.
孔子人际和谐思想透视及其现代价值[J]
.求索,2010(7):79-80.
被引量:2
4
胡元梓.
调解何以能促成冲突的解决:文献述评与经验研究[J]
.学术界,2010(8):25-52.
被引量:9
5
崔永东.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再评价[J]
.法治研究,2010(12):37-4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姚骁.
浅析劳资争议的调处机制[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8X):61-61.
2
潘跃佳,徐燕斌,康书恒.
大调解机制下的云南行政调解制度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2):45-47.
1
王蕴慧.
民事争议解决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兼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的建立[J]
.肇庆学院学报,2006,27(1):23-27.
被引量:1
2
任卓冉.
美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中州学刊,2013(12):70-72.
被引量:3
3
武君.
重估“私了”的价值[J]
.中国经济快讯,2003(16):25-25.
4
谢伟,孙新涛.
镇江市成立职工法律维权律师团[J]
.工会信息,2014,0(36):41-41.
5
任凯燕.
商主体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探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5):186-187.
6
张海凤,衣志成.
农村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探析[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25(6):82-84.
7
叶亿培.
非诉讼纠纷和谐社会中的解决机制[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3):142-143.
8
廖青松,盛文辉.
我国发展ADR之正当性分析——从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缺陷说起[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6):154-155.
被引量:1
9
张宏彩.
司法民主化视域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经济分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2):143-143.
10
张砚,贾海洋.
浅论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0):152-152.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