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2,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参考文献1
-
1王极盛 赫尔实 等.中学生心理素质自评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9-14.
同被引文献124
-
1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1999,20(3):42-46. 被引量:60
-
2许燕.面向21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9,20(10):36-41. 被引量:46
-
3沈涛.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影响[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0(3):85-88. 被引量:8
-
4周燕.析心理健康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兼评中西方心理健康观[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4):48-52. 被引量:32
-
5刘艳.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辨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3):46-48. 被引量:71
-
6江光荣.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理论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3):49-54. 被引量:113
-
7姚本先,何军.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0(2):44-48. 被引量:51
-
8杨莉,王小玲.世纪之交广州市中小学生素质调查[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0,26(3):40-45. 被引量:1
-
9李勇,王亚锋,张艳红.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14(1):56-58. 被引量:11
-
10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0(4):15-20. 被引量:397
引证文献14
-
1肖建伟,石国兴.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2):75-78. 被引量:33
-
2马惠霞,沈德立.人际心理素质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85-86. 被引量:14
-
3龚华.试论发现式中学历史教学模式[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3):116-118. 被引量:1
-
4郑日昌,高翔,刘视湘.心理健康测评和全人教育模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7):4-8. 被引量:8
-
5刘真,兰继军,刘慧丽.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社科纵横,2009,24(2):158-159. 被引量:2
-
6熊祯,邓冰.贵阳城区小学生数学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701-702.
-
7邓丽群.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6):98-103. 被引量:6
-
8秦云,葛明贵.家庭经济状况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11(1):48-51. 被引量:2
-
9白学军,刘旭,李馨,郝嘉佳,沈德立.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1):1-8. 被引量:14
-
10王芳芳,李雁杰,张胜良,贾小婷,郭惠媛.家庭环境因素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2,16(1):11-1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16
-
1胡松涛,唐燕.构建全人课程体系,助推学校高品质建设[J].教育科学论坛,2020(32):43-46.
-
2卢祥,余明敏.一生一画像:基于数字画像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校本建构研究——以“宁海县未来学校”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3(7):144-151.
-
3李双翔.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研究[J].高考,2021(26):97-98.
-
4胡松涛,唐燕.构建全人课程体系,助推学校高品质建设[J].教育科学论坛,2020(23):51-55.
-
5潘秀丹,叶丽杰,何昕,王慧文.父母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对医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4,18(5):393-395.
-
6赵辉.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25-326. 被引量:28
-
7罗明亮.影响一体化大专生成就动机水平的家庭环境因素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22(2):113-115.
-
8王慧文,潘秀丹,叶丽杰,何昕.非智力因素对医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65-166. 被引量:2
-
9褚松茂,李振宇.脱甲烷塔系统的能量有效利用[J].大众科技,2005,7(11):186-187. 被引量:1
-
10高秀君,王芳芳.初中学习成绩不良学生人际关系干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6(5):587-58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