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饮片颗粒剂科学性初探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药饮片颗粒剂科学性初探杜光,方建国(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市430030)中药饮片颗粒化无疑将传统的中医药运作方式转化为一种快捷、简单、方便的方式,同时给中药的贮藏、运输、保管都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中药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中药单独提取后再混...
作者
杜光
方建国
机构地区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出处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6-96,共1页
China Pharmacy
关键词
中药饮片颗粒剂
微量元素
药理
科学性
分类号
R283.627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7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1
奚念朱 顾学裘.药剂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39.
2
夏云,李志明,朱丹妮,严永清.
生脉散复方化学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生脉散复方化学的研究(Ⅰ)[J]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4):230-231.
被引量:126
3
王浴铭,张君增,朱风云,刘伟,杨云,范全民,王.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黄连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9(2):115-118.
被引量:64
共引文献
187
1
钱紫萱,孙雪杨,张辰明,刘龙婵,李林楠,张皓月,杨莉,王峥涛.
生脉方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8):2699-2708.
被引量:3
2
李英华,吕秀阳.
Investigation on the origin of 5-HMF in Shengmaiyin decoction by RP-HPLC method[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05,6(10):1015-1021.
被引量:4
3
高会丽,李贻奎,仝燕,李连达.
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大鼠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J]
.陕西中医,2008,29(2):231-233.
被引量:10
4
周红祖,余惠旻,彭求贤,杨大坚,陈新滋.
黄连与吴茱萸及其不同配伍的化学成分、药理及药性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9):75-77.
被引量:12
5
李松林,宋景政,徐宏喜.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浅析[J]
.中草药,2009,40(S1):1-7.
被引量:59
6
李秀玲,肖红斌,徐青,王龙星,梁鑫淼.
中药川芎和赤芍配伍规律的方法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9):1632-1636.
被引量:6
7
彭明兴,吴永江,程翼宇.
不同溶媒对黄连-吴茱萸药对中小檗碱型生物碱溶出率的影响[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20(6):461-463.
被引量:11
8
刘华栋,任启生,宋新荣.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概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6):69-70.
被引量:9
9
张声鹏,赖天松.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浅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6):56-57.
被引量:7
10
陶丽华,王亚微.
中药的“群药合煎”与“单味分煎”[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8):30-32.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4
1
吴宗群.
中药调剂工作的改革思路[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99,4(4):29-31.
被引量:2
2
刘保良.
中药袋泡剂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1997,6(8):12-11.
被引量:2
3
潘琛,曹明俐,杨瑞华.
开发中药复方饮片颗粒剂之构想[J]
.黑龙江中医药,1994,23(4):43-44.
被引量:4
4
杨安平,温期麟,韩英光,何文斌,曹玫,胡军影,王宗伟.
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挥发油含量对比研究[J]
.中药材,2006,29(4):394-396.
被引量:13
5
叶定江.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140,141.
6
邵铭 何焕荣.饮片颗粒化配方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脘痛气滞证临床观察[J].中草药,1992,10(2):81-83.
7
刘永年 盒小晶 王彩毕等.银翘散维缩颗粒剂与传统饿片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时珍国药研究,1996,12(7):247-247.
8
朱旭祥.浅谈影响中药饮片颗粒剂推广应用的因素.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6-6.
9
李淑洁,陈秀娟,任艳红.
中药颗粒饮片的改进与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454-454.
被引量:3
10
张爱华,彭国平,文红梅,上官方.
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草黄酮含量测定[J]
.中成药,1999,21(4):196-198.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
9
1
林平.
中药饮片颗粒化的思考[J]
.海峡药学,2007,19(9):67-68.
被引量:3
2
曾中强.
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在药房管理中的优越性[J]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65-65.
被引量:5
3
李淑洁,陈秀娟,任艳红.
中药颗粒饮片的改进与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454-454.
被引量:3
4
朱慧.
中药颗粒饮片的改进与应用探讨[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3):97-97.
5
杨萍,高维利.
中药配方颗粒应用特点[J]
.山西中医,2011,27(9):50-51.
被引量:2
6
钱云川.
中药管理与中药剂型改革思考[J]
.中国药业,2001,10(4):33-34.
7
段石顽,杨亮.
医院引进“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之浅见[J]
.中国药师,2001,4(5):398-398.
8
赵永军,李刚刚.
中药颗粒饮片应用的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0(7):192-193.
9
陈天朝.
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思路[J]
.中国药业,2003,12(7):23-2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付静,陈明.
中药配方颗粒工艺研究概况[J]
.北京中医,2007,26(8):522-524.
被引量:3
2
芦柏震.
中药配方颗粒剂优势的开发与利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410-2411.
被引量:5
3
谷党英.
对中药饮片、免煎中药的几点看法[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2):266-266.
被引量:5
4
雷孝义,郁相云,温小丽.
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状况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85-86.
被引量:3
5
陈周全,张宁.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思考[J]
.中成药,2010,32(9):1573-1578.
被引量:23
6
李爱君.
再谈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疑惑”[J]
.首都医药,2010,17(20):44-44.
7
陈玉兴,杜铁良,赵自明,黄雪君,曾晓会.
丹参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药理等效性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2939-2942.
被引量:11
8
王苗苗,迟宗良,丛晓东,焦坤,张云,蔡宝昌.
小蓟流动性饮片的制备及其与传统饮片的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20-23.
被引量:1
9
纪昌青.
中药配方颗粒剂临床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44-44.
被引量:14
10
罗学凤.
浅析中药配方颗粒剂在临床应用的优势及局限性[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6):104-104.
被引量:14
1
陈坤全,陈益强.
中药饮片颗粒剂与中药汤剂的比较[J]
.河北医药,2003,25(10):775-775.
被引量:23
2
陈丽坤,张健.
浅谈儿科中药剂型在临床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7(3):225-226.
被引量:3
3
田爱珍,祝素文.
试析中药饮片颗粒剂[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0):550-551.
被引量:3
4
陈坤全,陈益强.
使用中药饮片颗粒剂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海峡药学,2002,14(4):87-88.
5
张明霞,孙冶.
四逆汤合煎液与单煎混合液紫外光谱的比较[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6,8(9):13-13.
6
曲军,郝勇,于新蕊,罗朝莉.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J]
.中草药,1999,30(12):946-949.
被引量:23
7
杨金团,沈国平.
对中药饮片颗粒剂的应用分析与建议[J]
.中国药业,2003,12(3):66-66.
被引量:3
中国药房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