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之后是怎样追寻主体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现代之后对主体问题的探寻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批判方式:现代性主体的反思,对现代主义如何提出主体的反思,对现代思潮如何确立主体的反思,对现代性如何规定主体的反思;二是实践方式:现代性主体的祛魅(质疑主体地位,颠覆理性中心);三是思维方式:现代主体的超越,后现代主义瓦解主体的否定思维方式,他人不等于客体的换位思维方式,提升主客关系的辩证思维方式。
作者 李艳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文化边界问题研究"(编号:06JA7100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53.
  • 2[德]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尼采全集(1894-1926年)第6卷[C].莱比锡:瑙曼出版社,1896.
  • 3[德] 尼采.快乐的知识:第125节[A].尼采全集(1894-1926年)第5卷[C].莱比锡:瑙曼出版社,1896.
  • 4[法] 让·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M].赵一凡,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5刘绍学.“破”与“立”——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解构与重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6):12-16.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6

  • 1法伊尔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 2弗·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 3.导言:后现代精神和社会[A].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4乔·霍里德.后现代精神和社会观[A].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5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6王彩云,张立成.后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的批判[J].济南大学学报,2000,10(4):30-32.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8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