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之后是怎样追寻主体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之后对主体问题的探寻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批判方式:现代性主体的反思,对现代主义如何提出主体的反思,对现代思潮如何确立主体的反思,对现代性如何规定主体的反思;二是实践方式:现代性主体的祛魅(质疑主体地位,颠覆理性中心);三是思维方式:现代主体的超越,后现代主义瓦解主体的否定思维方式,他人不等于客体的换位思维方式,提升主客关系的辩证思维方式。
作者
李艳
机构地区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文化边界问题研究"(编号:06JA710002)
关键词
现代性
主体
实践方式
思维方式
分类号
B804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53.
2
[德]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尼采全集(1894-1926年)第6卷[C].莱比锡:瑙曼出版社,1896.
3
[德] 尼采.快乐的知识:第125节[A].尼采全集(1894-1926年)第5卷[C].莱比锡:瑙曼出版社,1896.
4
[法] 让·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M].赵一凡,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5
刘绍学.
“破”与“立”——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解构与重建[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6):12-16.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法伊尔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
弗·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
.导言:后现代精神和社会[A].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
乔·霍里德.后现代精神和社会观[A].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5
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6
王彩云,张立成.
后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的批判[J]
.济南大学学报,2000,10(4):30-32.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81
1
郭蒲丽,周宙,陈蔚.
论《白雪公主》与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重构趋势[J]
.作家,2012(18):51-52.
被引量:1
2
阴训法.
论技术主体的社会建构[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7):42-46.
被引量:10
3
郭英,刘宪俊.
我国近年来关于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的研究述析[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5(8):11-15.
被引量:30
4
潘云华.
论我国公司法人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J]
.学术交流,2005(9):39-43.
被引量:1
5
马武定.
制度变迁与规划师的职业道德[J]
.城市规划学刊,2006(1):45-48.
被引量:4
6
袁文艺.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交往关系[J]
.求实,2006(4):74-75.
被引量:5
7
冯建军.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1):115-121.
被引量:219
8
张立国.
从“教学结构”到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对教育技术理论建构的哲学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6):19-21.
被引量:12
9
郭文安.
主体教育思想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5):1-6.
被引量:34
10
李巧慧.
意识流小说:危机重重的个体主体性的乌托邦[J]
.外语教学,2006,27(6):67-70.
被引量:3
1
李耀南.
庄子的“无用”与“逍遥”[J]
.哲学研究,2009(8):42-48.
被引量:9
2
汤忠钢,林小红.
刍议牟宗三的人性观及其若干问题[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10-16.
被引量:1
3
邱太昌.
略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4(1):64-68.
4
汪胤.
皮尔士现象学及其意义[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6(2):59-65.
被引量:3
5
伽达默尔对启蒙运动的批判方式及其意义[J]
.新华文摘,2010(2):162-162.
6
汤忠钢.
试论牟宗三现代新儒学人性观的若干问题[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4):88-92.
7
夏庆波.
主体性与社会性之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33(5):16-19.
被引量:3
8
杜早华.
论现代主体自由的局限[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45-49.
9
牟钟鉴.
我研究宗教的过程和体会[J]
.世界宗教文化,2000(4):5-7.
被引量:1
10
李东东,赵媛媛.
现代主体的建构[J]
.云南社会科学,2015(1):48-52.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