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相对论“合理内核”与和谐世界理念的互释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化相对论虽广受争议,其"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合理内核"却是其理论精华所在,符合国际社会"保护多样性"的共识和努力。和谐世界理念是科学民主的世界发展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文化相对论"合理内核"与和谐世界理念可谓实现了互释。
作者
谢丽萍
机构地区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6,共5页
Changbai Journal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200903196)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文化相对论
“合理内核”
“和谐世界”理念
互释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美]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
M.J.Herskorits,Cuhural Anthropology[M].New York:Alfted A.Knopt.:1964.
3
Richard F.Von Dohlen.Culture War and Ethical Theory[M].Maryland: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Ine.,1997.
4
林大津.文化相对论二分观,文化评价与文化交流的武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5
屈儆诚,许良英.
关于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运动的初步考查[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4,6(6):32-41.
被引量:8
6
胡锦涛.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9-16,(1).
7
冯来兴.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J]
.江汉论坛,2006(5):43-45.
被引量:24
8
王义桅.
“和谐世界”观的三重内涵[J]
.教学与研究,2007(2):67-71.
被引量:8
9
秦亚青.
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新理念[J]
.前线,2006(12):30-32.
被引量:22
10
恩格斯.爱尔兰史[A].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国语·郑语》[M].,..
2
.《庄子·齐物论》[M].,..
3
.《淮南子·天文训》[M].,..
4
.《墨子·兼爱中》[M].,..
5
.《周易·乾卦》[M].,..
6
《周易·坤卦》.
7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
8
《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03年5月29日.
9
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10
罗干提出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应坚持的四项原则[N].法制日报,2005-09-05.
共引文献
76
1
章舜粤.
新中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宣传与讨论(1949—1976)[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1,14(2):54-63.
被引量:1
2
涂浩然.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视角研究“和合”文化[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5):22-29.
3
徐海艳.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华和合文化”的海外传播与现代外语教学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9):144-145.
4
周琦.
继承与超越——“和谐世界”思想探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2):202-204.
5
张忠.
论中国传统“贵和”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正效应[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65-66.
被引量:2
6
武兰芳.
和谐世界促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现和新发展[J]
.消费导刊,2008,0(23):235-235.
7
胡晓红.
两性和谐的哲学理解[J]
.妇女研究论丛,2005(1):9-13.
被引量:6
8
丁海东.
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51-155.
被引量:15
9
胡化凯.
“文革”期间的爱因斯坦批判[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1):10-18.
被引量:2
10
胡化凯.
“文革”期间的相对论批判[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4):61-7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
1
乐黛云.
文化相对主义与“和而不同”原则[J]
.中国比较文学,1996(1):22-28.
被引量:14
2
丁立群.
中国语境下的文化相对主义批判[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6):11-12.
被引量:4
3
王健,胡娟.
试论走出文化相对主义——一种生成整体主义的尝试[J]
.前沿,2010(1):180-18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张玮.
文化相对主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理念[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29(1):12-14.
1
纳日碧力戈.
以名辅实和以实正名:中国民族问题的“非问题处理”[J]
.探索与争鸣,2014(3):33-37.
被引量:16
2
胡爱军.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J]
.消费导刊,2009(10):255-255.
3
夏群.
文化相对论视角下的法治话语权[J]
.人民法治,2015(1):38-39.
被引量:3
4
钱锦宇.
宪法序言、国家梦想与政制建构——“中国梦”的宪法学阐释[J]
.法学论坛,2013,28(4):29-36.
被引量:12
5
孙炳炎.
科学发展观中的人[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8):267-267.
6
朱西周.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中国新的世界发展观[J]
.理论导刊,2006(4):12-15.
被引量:10
7
刘小林,盖伊.希斯考特.
试论中欧人权观念的差异与认同要素[J]
.欧洲,2000,18(5):27-33.
被引量:9
8
杨方泉.
民族习惯法回潮的困境及其出路——以青海藏区“赔命价”为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4):54-58.
被引量:44
9
任挥.
历史不能被轻易忘记——读《两岸人民对日本态度的差异》有感[J]
.台声,2014,0(11):44-45.
10
王飞,吴大华.
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自主发展与人权保障--文化多元视角[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36-140.
被引量:6
长白学刊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