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寓忠于孝到忠德的独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西周时期的君臣关系体现为宗族关系,孝在西周是一种宗教、政治权力,是调节宗族长幼、君臣上下关系的伦理规范,这是西周孝观念的本质特征,它决定了忠的内涵已经被包含在孝观念中。春秋时期,忠德之所以能够从孝德中抽绎出来,成为独立的伦理道德规范,与这一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状况是紧密相关的。忠德自其产生起,就具有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两方面的意义。忠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而产生的,是春秋时期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忠也是一种政治道德,要求包括国君在内的统治者忠于国家、忠于社稷、忠于人民。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道德,忠还是对臣的道德要求,要求臣忠于君。
作者 朱岚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6-110,共5页 Theory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学史: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 2刘翔.中国传统价值观诠释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7.
  • 3陈苏镇.商周时期孝观念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原因.中国哲学,1983,10.
  • 4查昌国.西周“孝”义试探[J].中国史研究,1993(2):143-151. 被引量:30
  • 5张怀通.西周祖先崇拜与君臣政治伦理的起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4).
  • 6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55.
  • 7.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1988..
  • 8李裕民.殷周金文中的“孝”和孔丘“孝道”的反动本质[J].考古学报,1974(2):19-28.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42

共引文献3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