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同栽培技术措拖对小麦穗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长江下游的生态条件,小麦动穗原始体分化具有极大的潜力,存在着攻大穗争粒多夺高产的可能性。本项研究,通过对小麦的颖花的分化、成长、结实观察,明确选用大粒饱满种子,改撒播为条播,实现早播、早苗,争取牡苗、早蘖,增施有机肥料,实行重前控中补后施肥法,是减少颖花退化,提高颖花成长、结实的有效途径。小麦的产量是由穗数、粒数、粒重构成的。近年的小麦高产栽培实践表明,在合理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保花增粒,提高粒重,才能在产量上有所突破;而争粒是小麦继续高产的关键。小麦的籽粒是着生在复总状花序的小穗上,因为是无限花序,颖花的分化比较多,但结实率都比较低。为了掌握和充分发挥这一生物学特性,为小麦高产服务,作者于1979~1982年在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花分化、成长、结实的观察研究,以明确不同技术措施与成粒之间的关系,为大面积生产改大穗提供依据。现将观察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 黄粟嘉
出处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32,共4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关键词 小麦 栽培 穗型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2

  • 1赵广才.冬小麦主茎和分蘖的植株性状及分蘖合理利用的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3,10(1):5-11. 被引量:11
  • 2张晓融,王世之.小麦穗、小穗及籽粒差异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原因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3,19(2):103-110. 被引量:25
  • 3居春霞,彭永欣,郭文善,封超年,严六零.小麦穗部维管束联络关系分析[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5,16(3):15-20. 被引量:6
  • 4凌启鸿 张洪程 等.小麦“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3,4(1):1-6.
  • 5亓新华.不同生产上的小麦单株分蘖成穗与穗粒重的关系[J].山东农学院学报,1980,(1):7-14.
  • 6郭文善 彭永欣 封超年等.小麦不同花位籽粒重差异及其原因分析[A].彭永欣等著.小麦栽培与生理[C].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66-72.
  • 7Evans L T 主编.江苏省农科院科技情报室译[J].作物生理学,1979,:171-172.
  • 8于振文 张学华.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1983,(2):16-21.
  • 9彭永欣 蔡建中 赵兴荣.小麦小花分化退化与保花增粒的研究[A].凌启鸿主编.稻麦研究新进展[C].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76-180.
  • 10梅楠.小麦高产工程-小麦器官建成及其控制[J].新疆农垦科技,1980,(1):1-24.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