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西安事变中的苏联因素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历史因素,但其中苏联因素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苏联因素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西安事变发生的可能性及和平解决的必然性。苏联因素的间接影响与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有关联,而它的直接影响则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可能。
作者
赵书刚
赵阳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7期114-117,共4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西安事变
苏联
中共
张学良
分类号
K26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43.
2
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M].台北:传记出版社,1979..
3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3辑)[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
陆卫明,刘敏.
舆论导向与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J]
.党史纵横,2007(6):20-22.
被引量:1
5
周恩来致毛泽东并中央电(1936年12月18日).文献与研究,1986,(6).
共引文献
8
1
罗福惠,汤黎.
学术与抗战——《独立评论》对于抵抗日本侵略的理性主张[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3):76-82.
被引量:8
2
张玉龙,王红梅.
蒋廷黻“新式独裁”主张归因再论[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72-76.
被引量:2
3
张玉龙.
书生之见:《独立评论》时期蒋廷黻对日言“和”主张述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3):96-100.
4
端龙云,张鸣祥.
红军针对地方实力派开展统战工作的原因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39-140.
5
王春林.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的蜕变及原因[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61-65.
6
杨群,高嵩.
孙子同舟共济思想的理论与实践[J]
.滨州学院学报,2010,26(5):87-90.
被引量:1
7
纪宁.
蒋廷黻的史学思想及学术实践[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1):100-104.
8
李文才.
评耿云志先生的《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一文[J]
.史学月刊,2004(5):85-9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1
1
何步兰.
共产国际及苏联与西安事变[J]
.人文杂志,1986(6):12-17.
被引量:4
2
范敏华,孙锡平.
论共产国际及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3(4):95-99.
被引量:2
3
张天社.
西安事变张学良释蒋送蒋的深层动因[J]
.唐都学刊,2003,19(3):135-138.
被引量:1
4
罗玉明.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J]
.安徽史学,2001(2):63-66.
被引量:1
5
张翼.
共产国际与西安事变新论[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26-32.
被引量:3
6
郝银侠.
西安事变前杨虎城与中共的关系[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6):84-87.
被引量:1
7
占善钦.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释放蒋介石问题再探讨[J]
.中共党史研究,2007(1):71-77.
被引量:5
8
张同新.
从国家观演变看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结[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2):57-63.
被引量:2
9
陈答才.
机智、果敢、艰辛的104天——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卓越贡献[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2):70-76.
被引量:3
10
范丽红.
论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58-26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张龙杰.
试析苏联、共产国际与西安事变——纪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80周年[J]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6,10(1):8-12.
2
戚文闯.
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J]
.西部学刊,2016(17):48-53.
1
赵书刚,赵阳.
论西安事变中的苏联因素[J]
.新华文摘,2010(22):65-67.
2
郝银侠.
西安事变“善后”结局的认识[J]
.历史档案,2006(2):113-118.
被引量:2
3
李彦.
玩出名堂的年轻人──记导演张杨[J]
.电影通讯,2000(2):45-46.
4
黄传荣.
朝鲜战争爆发中的苏联因素[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121-124.
被引量:3
5
王凤兰,何维保.
论苏联因素在罗斯福总统提高中国国际地位过程中的影响[J]
.大家,2011(4):126-127.
6
何学慧.
1959年庐山悲剧之苏联因素[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1):20-22.
7
魏宏运.
《学生呼声》笔下的西安事变[J]
.民国档案,2013(2):139-141.
8
王姣姣.
抗战后期美国与中共关系中的苏联因素——以美军观察组为视角[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4-15.
被引量:1
9
胡岩.
西藏问题中的苏联因素[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19-25.
被引量:5
10
张魁堂.
蒋介石同张杨矛盾激化与西安事变[J]
.抗日战争研究,1992(4):51-70.
贵州社会科学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