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亚文化视角看“网络春晚”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的视角,从其反叛性、呈现的形式以及其逐渐出现被收编的走向三个方面对"网络春晚"进行简单分析。从表演水平和艺术价值上来说网络春晚确实略显粗糙,但"网络春晚"的创新和草根化、平民化的气息是其值得称赞的地方。
作者
琚园园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世界》
2010年第7期156-157,共2页
News World
关键词
亚文化
网络春晚
草根化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5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胡疆锋,陆道夫.
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
.南京社会科学,2006(4):87-92.
被引量:199
2
姜楠.
文化研究与亚文化[J]
.求索,2006(3):47-50.
被引量:33
3
陈勤建.
央视春晚和山寨春晚的文化思考[J]
.文化学刊,2009(5):11-12.
被引量:1
4
[DB/OL]. http://baike, baidu, com/view/917810, htm? fr=ala0_1.
5
[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66页.
2
埃里克·H·埃里克森 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75,123,145,146,120,29.
3
[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4
CCCS,First Report,1964:6-7.
5
古姆·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桂万先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7-58页.
6
Chris Rojek,Stuart Hall,Cambridge:Polity in association with Blackwell,2003,p.71.
7
Stuart Hall,Paddy Whannel,The Popular Arts (1964),Boston:Beacon Press;New York,Pantheon Books,1967,pp..280-282,276-281,276.
8
Dich Hebdige,Subculture:The Meaning of Style,London:Methuen,1979,p.17,3,130,90-92,94,94-95,96.
9
Phil cohen,Subcultural Conflict and Woking-class Community,in Stuart Hall,e ds Culture,Media and Language,London:Hutchinson,1980,pp..82-83.
10
Stuart Hall,Tony Jefferson,eds,Resistance Through Ritual:Youth Subculture in Post-war Britain,London:Hutchinson,1976,p.41,48,53-54,52,203,177.
共引文献
225
1
王建华,宋亭芳.
网络脱口秀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的风格、话语与认同[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5):195-206.
被引量:1
2
燕道成,李采薇.
符号·风格·权力:青少年“奶茶”亚文化的隐喻建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2):187-200.
被引量:3
3
胡文图.
个体记忆再生产与共同体再造:鬼畜视频对于青年群体记忆的影响[J]
.新媒体研究,2023,9(18):92-96.
4
卢雪梅.
连接治愈与异化牵制:高校虚拟社区中的大学生社交互动实践[J]
.新媒体研究,2023,9(15):1-6.
5
葛桐序.
躺着卷:网络传播时代青年“丧文化”的流变[J]
.新媒体研究,2023,9(2):84-87.
被引量:3
6
朱頫颖.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3,9(1):11-16.
被引量:2
7
戴雪红,周丹丹.
伯明翰学派女性文化研究的历史与逻辑[J]
.文化研究,2020(4):231-242.
8
乔丽娟,吴瑛.
异国“街头音乐家”:后亚文化视域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J]
.当代青年研究,2023(4):1-13.
被引量:2
9
施斌,费雪映.
网络辩论综艺《奇葩说》“元功能”话语分析[J]
.华夏文化论坛,2022(2):299-305.
10
张洪亮.
亚文化的景观化转型——以网络综艺《乐队的夏天》为例[J]
.文化学刊,2021(2):147-149.
同被引文献
14
1
侯智勇.
网络春晚:网民们的春节狂欢[J]
.中国新通信,2006,8(3):11-12.
被引量:2
2
胡疆锋,陆道夫.
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
.南京社会科学,2006(4):87-92.
被引量:199
3
姜楠.
文化研究与亚文化[J]
.求索,2006(3):47-50.
被引量:33
4
吕新雨.
仪式、电视与意识形态[J]
.读书,2006(8):121-130.
被引量:56
5
冯骥才:《春节晚会是跛足的新民俗》,《北京青年报》,2003-02-14.
6
布迪厄著,谭立德译.《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7
杨雪梅,《社会蓝皮书称中国网民更愿意"发言"》[J].《中国改革报》,2008-01-07.
8
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9
金山.
2010年BTV网络互动春晚的启示[J]
.传媒观察,2010(4):10-12.
被引量:1
10
杨萍.
解构与狂欢:“后春晚”的网络舆论透析[J]
.传媒观察,2010(4):13-1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姜琳琳.
从B站拜年纪谈春节共同体的重塑[J]
.当代电视,2021(4):25-28.
2
张健,李爽.
网络“春晚”:对传统电视“春晚”模式的解构[J]
.中国电视,2012(2):21-24.
被引量:2
3
刘欣雅.
央视网络春晚中的青年亚文化[J]
.新闻世界,2012(5):99-10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马中红.
2012年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论略[J]
.青年探索,2013(6):5-12.
被引量:12
2
田志友,周元敏.
网络春晚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J]
.今传媒,2015,23(1):142-143.
3
宗祖盼,蔡心怡.
媒介与身份:跨年综艺的演进逻辑[J]
.艺术传播研究,2021(3):49-54.
4
房莉.
央视“春晚”的记忆机制、时代挑战与文化重塑[J]
.艺术传播研究,2024(2):120-127.
1
叶露.
寓教于乐终有道——从青年亚文化视角探路新时期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和道德建设节目[J]
.中国传媒科技,2012(02X):67-69.
2
蓝芝同,谭亚丹.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表情包的传播探析[J]
.出版广角,2017(6):70-71.
被引量:21
3
蘧璇.
消解式抵抗:网络综艺的青年亚文化解读[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24):111-111.
被引量:3
4
曾一果.
抵抗与臣服——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新媒体数字短片[J]
.国际新闻界,2009,31(2):95-99.
被引量:12
5
曹晶晶.
从青少年亚文化视角解读“曾轶可现象”[J]
.新闻世界,2010(10X):125-126.
被引量:1
6
小钟.
枝园花絮[J]
.小艺术家,2009(4):46-46.
7
包韶睿.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电视脱口秀节目话语体系探究——以《金星秀》为例[J]
.东南传播,2016(1):101-103.
被引量:1
8
李浩崴.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视频[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0(5):116-117.
9
杨丽娟.
试述文化馆舞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群文天地(贵州),2015,0(3):46-47.
被引量:2
10
二、思辨性新闻强调什么?[J]
.军事记者,2001(12):7-7.
新闻世界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