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超级稻育秧方式对比试验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春季雨水来得迟的桂中旱区进行超级稻的育秧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段育秧是缺水地区超级稻适宜的育秧方式,对夺取超级稻高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
黄珍花
机构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植保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4期42-42,44,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超级稻
育秧方式
对比试验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张德海,郭德英.
水稻育秧方式(旱育、软盘湿播)抛秧对比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21-121.
被引量:1
2
文以良,文志平,陈贤阳,周雪英,罗新平,杨文波.
水稻不同育秧与栽插方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比较试验[J]
.湖南农业科学,2007(6):81-81.
被引量:4
3
周福统,陈光飞.
丰两优一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温州农业科技,2004(2):29-30.
被引量:2
4
姚秀峰.
不同育秧方式与不同移栽方式效果分析[J]
.耕作与栽培,2008,28(3):29-29.
被引量:2
5
刘义玲,范守君,周鸿飞.
水稻分蘖成穗特点及产量性状与产量回归模型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5(3):12-14.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刘勇,夏仲炎.
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关系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1):22-26.
被引量:13
2
周鸿飞,陈志斌,关欣.
评价回归模型拟合效果的数量化方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6):455-458.
被引量:13
3
周鸿飞.
回归模型拟合效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2(3):21-22.
被引量:3
4
李云梅,倪绍祥,王秀珍.
线性回归模型估算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适宜性分析[J]
.遥感学报,2003,7(5):364-371.
被引量:33
5
王秀珍,黄敬峰,李云梅,王人潮.
水稻地上鲜生物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J]
.作物学报,2003,29(6):815-821.
被引量:76
共引文献
20
1
吴爽,占新春,周桂香,张培江,徐继萍,张国良.
不同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857-858.
被引量:4
2
周淑清,张英,徐正进,陈温福.
行向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影响[J]
.垦殖与稻作,2006(3):30-32.
被引量:2
3
梁庆平,黄少军,韦艳娟.
不同抛栽密度对黑糯稻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J]
.种子,2007,26(7):74-76.
被引量:1
4
曾国安,夏虎,易西方,刘礼华,周志平,刘云开.
早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湖南农业科学,2008(3):27-28.
被引量:5
5
郑明,谢春甫,万文田,杨玉华,董金梅,刘华曙,黄冬生,王文.
优质早糯嘉早303播栽期两因素栽培技术初探[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2):189-191.
6
詹建军,徐良志,曹正才,刘光辉,谢淑华.
湘晚籼17号抛栽高产配套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0(8):39-41.
被引量:1
7
孟德璇,郭亚晶,刘杨,王强盛.
水稻分蘖形成的生理特性及其基因调控[J]
.辽宁农业科学,2010(4):41-44.
被引量:4
8
郑明,王文,谢春甫,熊渠,万文田,刘华曙,杨玉华,董金梅,郑琼,王伟刚,黄冬生,汤汉华,陈跃,刘长兵,钮勇刚.
水稻早糯新品系“2016”播插期栽培技术初探[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894-896.
被引量:4
9
郑明,董金梅,郑琼,王文,王宏太,丁鸣,张春武,汤汉华,陈跃,刘长兵,黄冬生,王记安.
优质早糯新品种孝早糯08的选育与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15-1317.
被引量:5
10
郑明.
孝早糯0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12,18(3):73-74.
被引量:6
1
梁孟柳,韦杏茹.
超级稻高产精量栽培技术[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9):37-37.
2
李勇.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2-23.
被引量:2
3
徐启新,张大来.
杂交中籼组合新两优6号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95-95.
被引量:1
4
肖琳,万开军,王亚黎,史瑞杰.
多效唑在杂交水稻两段育秧上的应用[J]
.河南农业科学,1991,20(10):5-7.
被引量:6
5
蒋中宝,方登堂.
杂交早稻两段育秧的优点和技术[J]
.农林科学实验,1993(2):6-7.
6
罗松彪.
地池法两段育种技术[J]
.种子,1989,8(5):65-66.
7
罗松彪.
地池法两段育秧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1990(2):4-4.
8
黄荣昌,韦目阔.
山区甜玉米—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5):96-97.
被引量:3
9
卢锦荣,谢秀松,廖煌忠,张祖德.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07,38(6):2-4.
被引量:12
10
殷光祖,邱润民.
机械化旱作农业的成功实践[J]
.甘肃农村科技,1995(C01):20-20.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