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解读《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属下的多重声音与身份策略 被引量:11

An Interpretation on the Subalterns' Voices and Identity Strategies in Song of Solom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声音作为一个伟大的隐喻,支撑着在场和生命,已成为身份政治的重要战场。托尼.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塑造了吉他、派拉特、小麦肯三种不同美国黑人属下形象,分别代表了黑人属下在种族、性别、阶级语境中三种不同的声音。这三种声音表明了黑人属下的三种不同身份策略。莫里森指出,只有立足具有差异性的,即黑人性的声音才是有效的,如此建构的身份也才是真实的。 Voice,a metaphor for presence and self-realization,has become the symbol for political identity.The black subalterns in Toni Morrison's Song of Solomon voice their demands within racial,gender and class context.Different voices from the black subalterns demonstrate Morrison's serious exploration of the strategies of identities.
作者 刘彬
出处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9-73,共5页 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基金 2010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青年课题(10SKQ19)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属下 声音 身份 Toni Morrison subaltern voice ident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Gated Jr., It. L. The Signifying Monkey :A Theory of Afro - 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 [ M ].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181.
  • 2Smith,V.New Essays on Song of Solomon[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6.
  • 3拉曼·塞尔登,等.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4刘象愚.法农与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2004,(6):34-37.
  • 5Morrison,Toni.所罗门之歌[M].胡允恒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0,23.
  • 6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3.
  • 7王璞.“声音”:意义争夺的场所——漫谈“声音”和新诗[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4):78-81. 被引量:2
  • 8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和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96.

共引文献42

同被引文献61

二级引证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