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施蛰存小说与弗洛伊德理论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施蛰存是从显尼志勒这里开始了解弗洛伊德的,他说:“看了显尼志勒的小说后,我便加重对小说人物心理的描写。后来才知道,心理治疗方法在当时是很时髦的,我便去看弗洛伊德的书。当时英国的艾里斯出了一部‘Psychologyofsex’(《性心理学》),四大本书,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来个大总结和发展,文学上的例子举了不少。我也看了这套书,所以当时心理学上有了新的方法,文艺创作上已经有人在受影响,我也是其中一个。”
作者
杨迎平
机构地区
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关键词
弗洛伊德理论
施蛰存小说
心理治疗方法
性心理学
人物心理
文艺创作
文学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施蛰存,沙上的足迹[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第175页.
2
高觉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译序[M],商务印书馆,1986,第3页,第4页.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1986,第214页,第215页,第216页,第219页,第214页,第169页,第229页,第230页,第230页.
4
.施蛰存1992年1月15日给笔者信[Z].,..
5
施蛰存.《薄命的戴丽莎》译者序[M],上海中华书局,1937,第1页.
6
《书评》.现代,.
7
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M],作家出版社,1986,第169页.
8
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c],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第160页,第139页.
9
巴金.作者的自剖.现代,.
10
施蛰存.施蛰存,关于"现代派"一席谈[N],文汇报,1983-10-18.
共引文献
12
1
杨迎平.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施蛰存——为纪念施蛰存诞辰一百周年而作[J]
.文艺理论研究,2005(6):102-110.
被引量:3
2
杨迎平.
施蛰存的小说翻译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J]
.中国比较文学,2010(2):96-104.
被引量:1
3
覃承华.
基于人格结构理论的作家创作过程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5):12-13.
被引量:2
4
付优.
论《搜神记》中的婚姻状态及其成因[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9):57-60.
被引量:3
5
宋新丽,盛如真.
用精神分析学解读蒂姆伯顿的影视创作[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1):85-86.
被引量:2
6
宁殿弼.
一部非同寻常的小说——论丁玲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母亲》[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3):15-23.
被引量:2
7
彭海燕.
《聊斋志异》中的鬼神报恩[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6):128-130.
被引量:3
8
陶奕骏.
电影中的潜意识[J]
.艺术科技,2013,26(7):30-30.
9
帅晨晨.
“故事”的传统与现代——从施蛰存的两组小说而感[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5(2):45-51.
10
覃承华.
论精神分析批评及其缺陷[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1(1):50-5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2
1
薛丽君.
薄暮细雨意迷离——施蛰存短篇小说《梅雨之夕》赏析[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0(4):74-78.
被引量:1
2
朱丽.
善女人与漫游者——施蛰存笔下的女人与男人[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2):76-82.
被引量:6
3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4
施蛰存.《关于“现代派”一席谈》[N].《文汇报》,1983年10月18日.
5
楼适夷.施蛰存的新感觉主义--读了《在巴黎大戏院》与《魔道》之后[N].文艺新闻,1931-10-26.
6
[奥]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版.
7
唐文一:《东方赤子·大家丛书·施蛰存卷》,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8
[英]蔼理斯著,潘光旦译.性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
[奥]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释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
[美]李欧梵著,毛尖译.上海摩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l0.
引证文献
4
1
徐诗颖.
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视野下的文本分析——以施蛰存《梅雨之夕》为个案[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6):44-47.
2
任晋,黄德志.
变换的场景与不变的道具——浅析施蛰存小说《梅雨之夕》[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7):62-63.
3
黄卓贤.
浅析施蛰存小说中女性意识的阶段性特征[J]
.戏剧之家,2017(5):283-283.
4
代柯洋.
一部关于男人情欲的心理传奇——论施蜇存《梅雨之夕》的性爱心理[J]
.青年文学家,2018(10X):46-47.
1
汤学智.
爱情·文学·解读[J]
.文艺评论,1995(4):90-92.
2
魏远征.
论《牡丹亭》性心理及其生命意识的升华——以蔼理士性心理学理论来观照杜柳爱情[J]
.戏曲研究,2007(3):200-212.
被引量:1
3
云儿.
当“婉约派”遇到“豪放派”[J]
.婚育与健康,2010,0(9Z):60-61.
4
李国文.
楼外谈红(二)[J]
.花城,2002,0(3):94-101.
5
姚薇,许庆红.
艾里斯沃克对女性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紫颜色》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27-129.
6
李世文.
《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钱理群著,中华书局2004年10月出版,定价:36.00元[J]
.书品,2005(2):92-93.
7
曹万生,余洋.
茅盾性描写理论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2):112-118.
8
疏延祥.
《远村》和《墙隔墙》之比较[J]
.书屋,2015,0(5):75-77.
9
高淮生.
“红楼”之“淫”的启示[J]
.红楼梦学刊,1999(1):69-77.
被引量:1
10
任葆华.
论周作人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54-57.
小说评论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