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特色型大学之概念辨析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特色型大学概念本已明确,但是对照有些专家所举的外国同类院校时,却发现原来认定的如专才培养模式、行业背景等特征,并不是特色型大学的本质属性。特色型大学的本质属性体现在优势学科上。有了这一认识,对于我们明确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之路有重要意义。
作者
张森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7-201,共5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特色型大学
优势学科
行业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12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7
1
许建争.
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转型、建设和发展——访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教授[J]
.教育研究,2009,30(9):64-67.
被引量:9
2
赵沁平.
走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新路[J]
.中国高等教育,2008(3):8-10.
被引量:29
3
潘懋元,车如山.
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
.大学教育科学,2008(2):11-14.
被引量:96
4
何振海,杨桂梅.
MIT本科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3,24(7):19-22.
被引量:55
5
周富强.
创新、企业家精神与现代大学的成功治理——以英国华威大学为例[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7(2):51-55.
被引量:2
6
俞俏燕,邬大光.
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J]
.大学(研究),2007(1):9-20.
被引量:26
7
贺芳玲.
世界著名理工大学的特征[J]
.教育发展研究,1999,19(4):74-76.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陶爱珠.世界一流大学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2
韩学平.世界100所大学排名榜[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3
吴晓郁.网上信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教育新特色[J].上海高教研究,1997,(8):67-67.
4
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A Blueprint for American's Research Univeraity [EB/OL]. April 1998. http : / / www . naples, cc . sunysb . edu/edu/pre/boyer, nsf.
5
Bullet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EB/OL]. http://web.mit, eda/catalogue.
6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 [EB/OL]. http://web.mit.edn/urop/www/proposals.html.
7
Independent Activlties Period [EB/OL]. http://web.mit, edu/iap/index.htm.
8
Engineering Internship Program[EB/OL]. http://web, mit. edu/groups/eip/frame-master, html.
9
郜承远 刘宁.麻省理工学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98.
10
(美)埃里克·古尔德(EricGould)著,吕博,张鹿.公司文化中的大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共引文献
212
1
王黎,毛蔚,赵维莅.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科研轮训价值认可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3,22(6):598-600.
2
尹航,张玉军,谭丹丹.
工程教育驱动下的网络管理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实施——以综合性实验考核为例[J]
.学园,2020(4):63-64.
被引量:1
3
马鑫民,杨国梁.
新时代行业特色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教育与对策[J]
.北京教育(德育),2021(5):34-38.
被引量:4
4
史静波.
MIT本科生培养模式特点及其启示[J]
.文教资料,2007(15):19-20.
被引量:6
5
雷应朝.
新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发展之路[J]
.社会科学家,2012,27(S1):164-165.
被引量:3
6
袁祖望.
论高校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模式转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2):79-83.
被引量:49
7
瞿福平,马璟,汪慧.
通往成功:MIT工学院本科实践机会计划[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1):83-84.
被引量:10
8
何振海,王树林.
MIT人文教育的传统、特征及其借鉴意义[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5):70-73.
被引量:9
9
闫月勤,周本宽,黄庆.
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及其特色[J]
.江苏高教,2006(1):105-107.
被引量:14
10
万凤华,郑乐,胡夏闽.
美国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78-80.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28
1
潘懋元.
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2):4-6.
被引量:301
2
伯顿 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3
E.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7.
4
张长宽.
加强与行业契合 促进行业特色高校持续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08(3):24-26.
被引量:9
5
潘懋元,车如山.
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
.大学教育科学,2008(2):11-14.
被引量:96
6
刘国瑜.
关于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8(4):22-24.
被引量:25
7
潘懋元,车如山.
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33-35.
被引量:44
8
山红红.
对特色型大学建设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8(8):12-14.
被引量:27
9
王玲.
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看特色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J]
.北京教育(高教),2009(2):25-27.
被引量:1
10
孔建益,陈奎生.
创新产学合作机制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9(3):45-46.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4
1
吴根洲,涂丹.
特色型大学特色之缘由、危机与重塑[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11):20-23.
被引量:6
2
谢辉祥,朱宏,覃庆国.
特色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选择[J]
.中国高校科技,2011(11):78-80.
被引量:5
3
王旭东.
高校特色办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68-72.
被引量:7
4
王克华,石英.
水利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9):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徐晨光,邓承志,张绍泉,吴朝明,王军,李璠.
虚拟仿真技术在水利行业特色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34):11-13.
被引量:1
2
白雪燕,张建成.
创新型人才培养刍议[J]
.学术交流,2012(S1):13-15.
3
王静修.
我国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发展理念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4):30-35.
被引量:1
4
张哲,马司宇,陶婧婧,袁素维,马进.
自制公共卫生学院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初探[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2):220-224.
被引量:1
5
宋汀.
关于特色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究[J]
.时代教育,2013(7):88-88.
6
陶瑞宇,高宏.
关于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思考[J]
.大学教育,2014(6):45-46.
7
陈英文.
高校学科实力的省域比较研究——基于2012年学科评估的结果[J]
.教育科学,2014,30(2):13-17.
被引量:6
8
杨永丽,施建明,盛文楷.
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办学发展方向的思考[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5):742-743.
被引量:3
9
曾蔚阳.
区域性:地方院校打造特色办学的着力点——以惠州学院为例[J]
.惠州学院学报,2015,35(2):111-114.
被引量:1
10
易茂华,林荣日.
基于SWOT分析的行业院校发展战略[J]
.高教论坛,2015(8):28-33.
被引量:2
1
马陆亭,陈霞玲.
欧美创业型大学的典型与借鉴[J]
.中国高等教育,2013(13):77-79.
被引量:5
2
姚加惠,李泽彧.
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S1):36-41.
被引量:2
3
孙立新.
世界大学排名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J]
.教育学术月刊,2011(3):17-19.
被引量:1
4
朱志媛.
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路径选择[J]
.时代教育,2015,0(23):153-154.
5
李从浩.
也谈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J]
.北京教育(高教),2005(12):13-15.
6
傅凰.
研究型大学的历史演进及概念界定[J]
.理工高教研究,2008,27(6):27-29.
7
樊习英,袁彬,李安英.
构建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研究[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1-3.
被引量:6
8
刘尧.
简评一流大学的成长环境[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3):34-36.
被引量:3
9
章小亮,李世宏.
重温胡适:我国现代新文化教育家[J]
.上海教育,2008(21):42-44.
10
陈学军,黄英娣,熊英.
人才观与教学观探究[J]
.长江论坛,2002(4):59-61.
学术论坛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