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魏晋清谈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魏晋语言艺术清谈的兴盛,体现了艺术游戏意识的自觉,对言理亦即抒情的文学内容特性的重视,对与物色相结合的文采辞喻表现特色的追求,以及对口语艺术的首次自觉。这种文学自觉时代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的口头雅文学自觉,当然会积极影响文学发展,成为激发口语审美规范化而关注易读好听的永明声律热的客观条件。魏晋清谈启示:在言、文高度统一、发达的现代传播条件下,应当重新重视口头创作,探索口头与书面文学对立互动规律,繁荣当代"大文学"。
作者 滕福海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0-67,共8页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2徐震垮.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4.
  • 3.二十五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6..
  • 4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8.
  • 5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论文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 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75-76.
  • 7陈延杰.诗品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 8滕福海.一代文学 千古独步——魏晋清谈艺术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108-112. 被引量:5
  • 9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刘国祥,何燕.简论魏晋玄学与文艺批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75-79. 被引量:3
  • 2何劭.王弼传[M]//.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册,《全晋文》;卷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58.
  • 3孙绰.樽铭[M]//.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册,《全晋文》:卷六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58.
  • 4孙绰.聘士徐君墓颂[M]//.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册,《全晋文》:卷六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58.
  • 5孙绰.漏刻铭[M]//.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册,《全晋文》:卷六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58.
  • 6孙绰.庾亮碑[M]//.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册,《全晋文》:卷六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58.
  • 7宗炳.画山水序[M]//.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三册,《全宋文》:卷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58.
  • 8王羲之.兰亭诗[M]//.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3.
  • 9孙嗣.兰亭诗[M]//.遂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3.
  • 10宗白华.美学散步·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共引文献780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