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化杀灵改良剂(wpG)对甘蓝型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
4
Study on Emasculation Effect of wpG for Brassica Rapus L.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应用新型杀雄剂化杀灵改良剂(wpG)对油菜的杀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0.65μg/ml和0.8μg/ml浓度的化杀灵改良剂(wpG)在现蕾期处理,全不育株达90%以上。杀雄后的油菜花瓣皱缩、色淡、花丝缩短,花药干瘪开裂无花粉或有败育花粉,自交不结实,异交结实正常。喷药次数与杀雄效果无明显关系。
作者
王国槐
官春云
陈社员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0-72,共3页
Seed
基金
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农作物规模划制种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资助
关键词
化学杀雄剂
甘蓝型油菜
雄性不育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52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10
1
傅廷栋.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利用[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5.
2
胡胜武,黄继英,吴宾,等.基因型及温度对陕2 A CM S育性的影响[A].中国油料作物科学技术新进展296油料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159-163.
3
杜才富,侯国佐.甘蓝型油菜几个主要雄性不育材料杂种优势的利用[A].中国油料作物科学技术新进展296油料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199-201.
4
张耀文,尚毅,李永红,李建厂,李殿荣.
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对甘蓝型油菜CMS的作用效果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3,12(3):57-61.
被引量:38
5
官春云,李,王国槐,陈社员,袁晏松.
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 Ⅱ.KMS-1对甘蓝型油菜育性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3):1-4.
被引量:26
6
尚毅,李殿荣,李永红,张耀文,田建华.
我国油菜化学杀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应用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1):27-29.
被引量:23
7
何振才,李建昌,李永红.
新杀雄剂SX-1在油菜上的应用初报[J]
.陕西农业科学,2000,46(3):12-14.
被引量:24
8
李稳香,汤传喜,潘旺林.
化学杀雄法杂交油菜制种保纯技术[J]
.种子科技,2005,23(4):233-233.
被引量:9
9
官春云,李栒,王国槐,陈社元,袁晏松.
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Ⅰ.杀雄剂1号对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7,23(5):513-521.
被引量:39
10
官春云,王国槐,李栒,田森林,陈社元.
几种化学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J]
.作物研究,1993,7(3):13-16.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李保庆.
甘蓝型油菜雄性质不育系微量花粉研究初报[J]
.中国油料,1995,17(3):7-9.
被引量:15
2
唐章林,李加纳,谌利,曾廷涛.
温度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酯酶同工酶的影响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7(4):325-329.
被引量:4
3
团体著者,作物研究,1995年,增刊,6页
4
周蓉,中国油料,1988年,1期,81页
5
刘后利,实用油菜栽培学,1987年,571页
6
李--,中国油料,1984年,2期,5页
7
芮菊生,组织切片技术,1980年
8
郑国--,生物显微技术,1979年
9
官春云,王国槐,赵均田,李涵庄.“杀雄剂1号”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J]遗传,1981(05).
10
官春云,李栒,王国槐,陈社元,袁晏松.
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Ⅰ.杀雄剂1号对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7,23(5):513-521.
被引量:39
共引文献
152
1
刘燕,董振生,张改生,周维.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1):114-119.
被引量:13
2
王建平,张书芬,田保明,文雁成,朱家成,赵磊,任乐建.
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杂97060的选育[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2):84-85.
被引量:2
3
张耀文,尚毅,李永红,李殿荣,李建厂.
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和肥料混用对甘蓝型油菜CMS的作用效果[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3):9-13.
被引量:5
4
尚毅,李殿荣,李永红,张耀文,田建华.
我国油菜化学杀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应用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1):27-29.
被引量:23
5
张彩霞,柴守诚,董永梅,宿俊吉,郑炜君.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黑麦雄性不育效果研究初报[J]
.陕西农业科学,2005,51(3):38-40.
被引量:5
6
高翠萍,石凤翎,李红.
苜蓿雄性不育系MS-4雄蕊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3):288-293.
被引量:10
7
张洁夫,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陈新军,高建芹.
甘蓝型油菜MICMS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2):1-4.
被引量:6
8
陈社员,官春云,王国槐,李栒,刘忠松.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2):37-39.
被引量:9
9
于澄宇,胡胜武,张春宏,俞延军,何蓓如.
化学杂交剂EXP对油菜的杀雄效果[J]
.作物学报,2005,31(11):1455-1459.
被引量:42
10
胡正元,李宇峰,赵辉.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消长动态研究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08-200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0
1
官春云,王国槐,李栒,田森林,陈社元.
几种化学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J]
.作物研究,1993,7(3):13-16.
被引量:11
2
尚毅,李殿荣,李永红,张耀文,田建华.
我国油菜化学杀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应用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1):27-29.
被引量:23
3
李稳香,汤传喜,潘旺林.
化学杀雄法杂交油菜制种保纯技术[J]
.种子科技,2005,23(4):233-233.
被引量:9
4
于澄宇,胡胜武,张春宏,俞延军,何蓓如.
化学杂交剂EXP对油菜的杀雄效果[J]
.作物学报,2005,31(11):1455-1459.
被引量:42
5
刘志勇,沈春章,傅廷栋,董元彦.
化杀灵诱导油菜雄性不育与乙烯释放量的关系[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2):120-122.
被引量:9
6
聂明建,王国槐,陈光尧.
几个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过程中核糖核酸酶的变化[J]
.作物学报,2006,32(7):1101-1103.
被引量:8
7
范宝磊,岳霞丽,刘志勇.
新型化学杀雄剂WP对油菜体内乙烯释放量和内源激素的影响[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23(10):50-51.
被引量:6
8
戚永明,刘建军,付云龙,胡小杰,汤勇.
新型化学杀雄剂“定军1号”在甘蓝型油菜CMS制种上控制微粉的作用效果[J]
.种子,2006,25(10):93-95.
被引量:11
9
杨交礼,王国槐.
两种新杀雄药在油菜上的应用简报[J]
.作物研究,2006,20(3):227-230.
被引量:10
10
严自斌,刘创社,董军刚,陈荣信,刘绚霞,高晓岚.
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81-84.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4
1
高志宏,孙志刚,付云龙.
化杀灵在油菜核不育两系制种除杂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种子,2011,30(1):122-123.
被引量:9
2
张振乾,王国槐,官春云,陈社员.
油菜化学杀雄剂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1(3):19-22.
被引量:22
3
罗莉斯,李大雄,张超,曾兵.
化杀灵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DX95-58A的微粉控制效果[J]
.贵州农业科学,2014,42(8):41-43.
被引量:1
4
王彦明,叶朝红,付云龙,黄建军,汪文波,关海柱.
化学杀雄剂在油菜制种中的应用回顾与展望[J]
.种子科技,2019,37(16):12-1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黄荣仙,唐志康,郭世星,牛应泽.
油菜育性相关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MF6的获得及表达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2,10(3):298-304.
被引量:1
2
李殿荣,李永红,任军荣,田建华,杨建利,李建厂.
油菜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杂优利用模式及其应用技术[J]
.西北农业学报,2012,21(11):69-74.
被引量:23
3
张耀文,赵小光,李建昌,田建华,李少钦,李永红,王丽萍,郭徐鹏,李殿荣.
甘蓝型油菜两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角期形态和产量性状的比较[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35(3):276-283.
被引量:3
4
王同华,陈卫江,王建喜.
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3-14.
被引量:2
5
刘绚霞,刘创社,董振生.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研究[J]
.种子,2013,32(10):40-43.
被引量:4
6
刘绚霞,刘创社,董振生.
油菜新品种陕油19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
.种子,2013,32(11):104-105.
被引量:3
7
张耀文,赵小光,田建华,李建昌,王竹云,李永红,陈文杰,李殿荣,韦世豪.
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雄性不育系(CIMS)的光合特性[J]
.西北农业学报,2013,22(12):36-42.
被引量:2
8
张耀文,赵小光,李建昌,田建华,李少钦,王学芳,李殿荣,李永红,王竹云.
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杂交种遗传效应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14,23(11):70-78.
被引量:2
9
陈伦林,李书宇,邹小云,邹晓芬,熊洁,张建模,宋来强.
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不育系的创制及赣油杂8号的选育[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12431-12433.
10
李殿荣,任军荣,田建华,王周礼,赵小平.
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油菜杂种高效选育及种子生产技术[J]
.西北农业学报,2015,24(2):1-5.
被引量:6
种子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