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共财政:公共化改革的一种转轨理论假说 被引量: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类理性的光芒只能照见有限的范围,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便是无边无际的不确定性世界。作为我国财政公共化改革的一种理论假说,"公共财政"这个范畴只有放在中国的语境下才有意义。它主要解决公共化改革中的两个问题:一是政府财政活动的范围和职能定位,即财政"干什么";二是政府财政活动的方式,即财政"怎么干"。其背后对应着观念和认识的前提:市场机制在工具意义上的有效性和公共权力来源的契约性,使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民众的逻辑关系呈现一种颠倒性变化,前者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中"政府第一、市场第二(补充)"变为"市场第一,政府第二(补充)";后者从"政府第一,民众第二"变为"民众第一,政府第二",也就是从"国家本位"(治民)到"人民本位"(民治)。这种具有颠覆性的变革是以渐进改革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个过程至今没有完成。
作者 刘尚希
出处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1-36,90,共7页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高培勇.构建中的中国公共财政框架[J].国际经济评论,2001(1):30-33. 被引量:19
  • 2贾康.《关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探讨》,《中国财经前沿问题讲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 3刘尚希.《全面理解公共财政》,《中国财经报》1999年2月5日.
  • 4刘尚希.论公共风险[J].财政研究,1999,15(9):12-19. 被引量:41
  • 5刘尚希.《公共财政:我的一点看法》,《经济活页文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4

共引文献59

同被引文献233

二级引证文献4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