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高矮秆间作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所内外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矮秆间作,建立了高光效的的群体结构,群体光合面积大,光合势高,干物质积累多,光合强度和光能利用率明显提高。因此,玉米高、矮秆间作,产量高,效益佳,并便于田间管理,合理轮作,有利于大豆清种,机械化作业和化学除草。
作者
于桂霞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
出处
《耕作与栽培》
1999年第2期8-10,27,共4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关键词
玉米
米米间作
高矮秆
间作
分类号
S513.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6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12
同被引文献
156
1
李振岐.
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其控制策略[J]
.大自然探索,1998(4):22-25.
被引量:27
2
张世煌.
中美两国玉米育种思路和技术水平的比较[J]
.北京农业,2007(14):13-16.
被引量:19
3
孟庆平,姚玉臣,印祥民,贾立车.
玉米品种间当代杂交优势测试和利用的初探[J]
.玉米科学,2002,10(z1):14-15.
被引量:5
4
段鹏飞,刘天学,李潮海.
河南省玉米病害的发生特点和主推品种的田间抗性鉴定[J]
.玉米科学,2010,18(2):117-120.
被引量:6
5
王同朝,卫丽,马超,杜园园,常晓,邵扬.
不同生态区夏玉米两类熟期品种子粒灌浆动态和产量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3):84-89.
被引量:28
6
贾玉峰,张新生,赵明.
普通玉米单交种与高油玉米杂交当代子粒化学成分的遗传分析[J]
.玉米科学,2004,12(2):26-29.
被引量:9
7
王玉堂.
蔬菜巧间作 胜过施农药[J]
.蔬菜,2004(12):37-37.
被引量:5
8
左元梅,刘永秀,张福锁.
玉米/花生混作改善花生铁营养对花生根瘤碳氮代谢及固氮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11):2584-2590.
被引量:27
9
尚玉磊,李春喜,邵云,姜丽娜.
禾本科主要作物生育初期内源激素动态及其作用的比较[J]
.华北农学报,2004,19(4):47-50.
被引量:24
10
胡昌浩,董树亭,岳寿松,王群瑛,高荣岐,潘子龙.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1):63-69.
被引量:141
引证文献
14
1
蔡永旺,张英华,周顺利,鲁来清,王志敏.
利用乙烯利塑造夏玉米凹形冠层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3):90-94.
被引量:28
2
朱敏,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
玉米不同品种间、混作研究综述[J]
.玉米科学,2007,15(B09):100-103.
被引量:11
3
史振声,朱敏,李凤海,王志斌.
玉米不同品种间作的增产效果研究[J]
.玉米科学,2008,16(2):107-109.
被引量:22
4
朱敏,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
玉米不同品种混作增产机理研究[J]
.种子,2009,28(10):100-103.
被引量:3
5
胡新,许艳丽,李春杰.
利用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研究进展[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27(1):118-122.
被引量:7
6
苏新宏,李潮海,孙敦立,张怀志.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研究初报[J]
.玉米科学,2000,8(4):57-60.
被引量:22
7
段鹏飞,赵地.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抗病稳产生态效应研究[J]
.玉米科学,2017,25(6):107-112.
被引量:5
8
胡旦旦,张吉旺,刘鹏,赵斌,董树亭.
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8,44(6):920-930.
被引量:20
9
党久占,赵强,张玉金,张光,任孝忠,刘晓燕,李彦英.
河套灌区玉米减膜增效栽培的示范[J]
.北方农业学报,2018,46(6):9-12.
被引量:1
10
平西栓,邢冉冉,刘天学.
不同玉米品种间作的互补抗逆增产效应[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0,55(2):62-67.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12
1
姜雪,王德高,武秀玲,郭强,赵炳国.
2021年诸城市玉米南方锈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
.基层农技推广,2023(1):110-113.
被引量:2
2
雷雲翔,应晓成,沈新平,刘斌,蒋敏.
玉米-大豆间作经济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灌溉排水学报,2023,42(S01):56-60.
被引量:3
3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
春、夏玉米、菜立体种植超高产营养特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10):26-30.
被引量:1
4
朱敏,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
玉米不同品种间、混作研究综述[J]
.玉米科学,2007,15(B09):100-103.
被引量:11
5
刘天学,王振河,董朋飞,李潮海.
玉米间作系统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7,15(5):114-116.
被引量:33
6
刘天学,张绍芬,赵霞,李潮海.
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8,37(5):14-17.
被引量:22
7
刘天学,李潮海,马新明,赵霞,刘士英.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叶片衰老、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4):914-921.
被引量:34
8
史振声,朱敏,李凤海,王志斌.
玉米不同品种间作增产机制[J]
.种子,2008,27(12):1-4.
被引量:6
9
陈国立,宋多义,祁丽敏,刘建娜,李元力,李清峰.
不同玉米品种间作对抗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6):46-47.
被引量:6
10
李爱军,李占录,袁斌,李作一,周福平.
去雄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9):17-19.
被引量:3
1
赵伟莹,刘海燕,韩业辉,于运凯.
玉米“米米间作”立体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5):13-13.
2
刘栋锋.
马铃薯 玉米 白菜间套高效栽培[J]
.新农业,2010(1):24-24.
被引量:1
3
李维艳,孔凡祥,夏春艳,李炳浩.
玉米大双覆米米间作栽培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2000,16(6):76-77.
被引量:1
4
崔俊明,宋长江,卢道文,杨海燕,郭素英,裴振群,刘智萍,芦连勇,孙海潮,牛永锋,郑丽敏.
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高矮立体间作种植技术研究[J]
.杂粮作物,2005,25(4):253-257.
被引量:18
5
常程,吴玉群,刘晶,韩雷,张书萍.
玉米高矮秆品种相临种植的边际效应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14(1):10-12.
6
王永文,李文.
玉米、旱稻高矮秆作物套种效益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39-40.
7
伊洪国,杨荣芳,李维艳.
玉米大双覆米米间作栽培技术[J]
.农民科技培训,2003(11):21-21.
8
石红.
西瓜套种夏玉米 立体高效新模式[J]
.新农业,2003(6):18-19.
9
刘栋锋.
马铃薯玉米白菜间套新技术[J]
.新农业,2007(5):17-17.
被引量:1
10
选购稻种要“三查三看一防”[J]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6(5):51-51.
耕作与栽培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