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电子知识产权》
1999年第3期3-6,共4页
Electronics Intellectual Property
同被引文献28
-
1张瑞.美国历年互联网法案研究(1994——2006)[J].图书与情报,2008(2):109-113. 被引量:6
-
2钱大军,马新福.法律体系的重释——兼对我国既有法律体系理论的初步反思[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75-80. 被引量:17
-
3В.А.科佩洛夫,赵国琦.论信息法体系[J].国外社会科学,2000(5):39-46. 被引量:17
-
4王德全.试论Internet案件的司法管辖权[J].中外法学,1998,10(2):25-31. 被引量:78
-
5李士宝.试论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8):6-7. 被引量:4
-
6齐爱民.论信息法的地位与体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39-44. 被引量:12
-
7马海群,宗诚.电子政务的立法状况、法律框架及核心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2):42-45. 被引量:10
-
8陈力.论网络安全技术标准与法律规范的耦合机制之构建[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6,20(3):86-89. 被引量:3
-
9刘桦.从“网络通缉令”谈网络立法的完善[J].人大建设,2007(4):46-47. 被引量:1
-
10阿拉木斯.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所面临的七大法律风险[J].电子商务,2007,8(1):25-26.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彭晨曦,周新霞,汤尚.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法律体系构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11):244-245.
-
2朱天娇.论我国互联网法律的立法完善[J].法制博览,2019,0(34):223-224. 被引量:1
-
3王梅,伍万坤.浅析我国网络信息立法存在的若干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1(8):315-316.
-
4程林颖,陈玉玲.由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合同引发的法律思考——以《合同法》为主要视角[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5):100-102. 被引量:1
-
5周铭川.云计算环境下的商业秘密保护[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1):43-53. 被引量:13
-
6丁瑞.网络直播法律问题规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4):109-111. 被引量:2
-
7于雯雯.法学视域下的中国互联网治理研究综述[J].法律适用,2015(1):62-66. 被引量:6
-
8王志刚.论补强证据规则在网络犯罪证明体系中的构建——以被追诉人身份认定为中心[J].河北法学,2015,33(11):47-56. 被引量:10
-
9范益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教育的法治化思考[J].学术探索,2016(1):53-58. 被引量:22
-
10朱庆华,胡蓉,袁勤俭,颜祥林,赵宇翔.方法论视角下互联网领域立法研究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7):1-8. 被引量:1
-
1王威.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之新探[J].改革与战略,2007,23(6):135-137.
-
2冯书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述评[J].科学社会主义,2012(3):155-159.
-
3续佩佩.网友眼中的“依法治国”[J].祖国,2014(16):29-29.
-
4董广军,马杰.新常态下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J].天津检察,2015,0(6):45-47.
-
5刘振鹏,朱月秋,李明,汤永强.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加强党支部建设[J].才智,2011,0(26):243-243. 被引量:1
-
6刘斐.《网络法》的制定当缓图之[J].法制与社会,2008(16).
-
7迟秀明.网络法发展的价值取向[J].人民法治,2017(2):56-59. 被引量:1
-
8王永凤.近十年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研究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15(3):83-86. 被引量:1
-
9李昌鉴.关于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理论动态,2005(2):30-36. 被引量:2
-
10李娟,刘涛,胡凤雏.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地位与作用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5):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