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闻一多在新诗奠基期的理论批评贡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新诗的奠基期,作为一个较早具有理论自觉的诗人,闻一多的理论批评贡献不仅表现在他提出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还表现在他通过自己的批评实践,力避新诗"非诗化"和"欧化"倾向,摒弃新诗批评的门户化,引领和推进新诗的艺术化、民族化和多样化风格的形成。
作者
秦方奇
机构地区
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8-90,共3页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闻一多
新诗批评
民族化
多样化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鲁迅,反对"含泪"的批评家[M].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03.
2
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理论建设集·导言[M].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31.
3
闻一多.泰果尔批评[A]//闻一多全集:卷二.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29.
4
沈卫威.《胡适周围》.
5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M]//闻一多全集:第2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14.
6
闻一多.《冬夜》评论.[M]//闻一多全集·2.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63.
7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M].鲁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8
闻一多.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M]//闻一多全集:第2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41.
9
周作人.小河·前记.新青年,1919,6(2).
10
闻一多.致梁实秋[M].闻一多全集:第12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20
1
李乐平.
闻一多前期文艺思想的复杂性及其原因分析[J]
.北方论丛,2005(4):20-24.
2
陈红旗.
创造社前期的“文学梦”(上)[J]
.嘉应学院学报,2005,23(2):45-49.
3
吕进,李冰封.
由红到黑:对闻一多诗歌意象的一种阐释[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4):13-17.
被引量:4
4
袁国兴.
文类误读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转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4):131-151.
被引量:2
5
黄曼君,梁笑梅.
闻一多殉难的文化意义解读[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1):22-26.
6
李乐平.
闻一多诗作诗论及杂文与人格的方正和圆满[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1):14-17.
7
赖彧煌.
早期新诗中一种特殊的诗歌观——论康白情对新诗、旧诗功能的区分[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8(2):28-32.
被引量:1
8
袁桂娥.
徐玉诺与《诗》月刊[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6):65-69.
被引量:1
9
秦方奇.
诗中有真意 得“意”不忘“言”——徐玉诺诗歌创作论[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6):70-74.
10
陈雪虎.
理解历史文学:叙事塑形与历史意识[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58.
被引量:5
1
张嘉彦.
论沈从文的新诗批评[J]
.中国文学研究,1988(3):80-88.
被引量:1
2
宋蓓蓓,尉鹏.
新诗批评园地中的奇葩——论苏雪林的新诗批评[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78-80.
被引量:1
3
黄霖.
20世纪的“中国小说史”编纂[J]
.东岳论丛,2004,25(3):84-94.
被引量:10
4
杨金彪.
“标准”与“身份”:世纪之初新诗“合法性”的双重焦虑[J]
.文艺评论,2015(5):38-42.
5
陈卫.
论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新诗批评著作[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47-53.
被引量:2
6
熊辉.
批评弱化,使诗歌沦为娱乐笑料[J]
.中外诗歌研究,2015(2):24-25.
7
高媛媛.
在学衡派对新诗的批判中探讨其自身得失[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3):93-96.
8
许振敏.
“解诗”:朱自清对中国新诗批评的贡献[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2):236-243.
9
杨金彪.
贴身的审视:新世纪新诗批评研究综论[J]
.诗探索,2015(1):45-61.
10
张墨研.
“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互进”——罗小凤近年来新诗批评的启发[J]
.创作与评论,2016,0(8):14-17.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